吴淡如/太认真反而不受欢迎
▲太认真反而不受欢迎?(示意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吴淡如/畅销作家、电视主持人、广播人,爱读爱写且爱玩,借由流畅易读的文字,使大家悠游在最浪漫的文学世界。
应邀主持一个研讨会,在开场前,我看到了主讲者之一正拿着密密麻麻的几张纸,很早就坐在第一排念念有词。
「好认真噢。」跟我一样早到的人,看到他手上的那几张纸,都深感佩服,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流下来,看来,他虽然准备充足,但一定很紧张。
我心知不妙。
果然,他是主讲人中讲得最结巴的一个。惦记着稿子的他,根本没有办法把眼神与观众相对,更不用提及现场气氛了。台下的人都替他紧张。
有趣的是,这些掌声不是因为他讲得很精采──再精采的文字照本宣科念出来都觉得奇怪──而是因为他终于讲完了。
当广播主持人的时候,我很怕遇到那些带着密密麻麻小抄上节目的人。
「您真是用心啊。」虽然,必须这么说。但看了苍蝇般的数页小字,我的直觉反应是提心吊胆。
这一定不会是个流畅的访问。而且,屡试不爽。
因为,逐字打稿或背稿的人,表现与语气一定会很不自然,就算是看不到人的广播节目,听众也一定会明白:这个人是在读稿嘛。
习于万全准备的读稿人还有一个缺点:当主持人问的问题是他没准备到的,他一定会愣在当场,不知所措。
如果你要他讲的和他准备的不一样。他也会出现很明显的答非所问的情形。
有的人还会警告主持人说:「你要不要先看看我的稿子?我没准备的你不能问!」
美国曾做过一个调查:公开演讲给人的威胁感仅次于死亡。我也看过很多人,台下口若悬河,台上语言乏味。万一不得己被推上台,到底该怎么准备呢?
英国首相邱吉尔口才很好,从来不看稿,但做任何演讲,一定会写一张简明摘要。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总要写提示性的摘要呢?
他答得很妙:「虽然我会买火灾保险,但我可不希望我的房子着火啊。」
摘要就等于火灾保险。就算不看,用不着它,它也会像字板一样提醒讲者:这些重点非讲不可,不会乱枪打鸟!
想要在公开场合好好说话,太认真未必是好事。这世界上,除了讣闻应该逐字尊重的念稿之外,其他的发言,请记下摘要即可。
热门文章》►从女人的睡衣可以看出什么?►第三者有良心只是「假慈悲」►我的小孩是同志 父母该怎么办?►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吴淡如部落格《且行且珍惜》。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