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亥母寺挖获西夏经文 4万件泥佛泥塔也出土

西夏亥母寺遗址出土文献,被认为对西夏时期研究有重大性影响。(图/翻摄自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陆中心/综合报导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2年的挖掘,日前在甘肃省武威市西夏亥母寺遗址,发掘出250余片西夏文献、4万余件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小型脱模泥塑俗称「擦擦」、49件珍贵文物等,这不仅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有极大帮助,对于西夏时期的社会历史、宗教仪轨装帧印刷等都提供了实物的研究基础,无疑替研究西夏的学科与中国考古注入一剂强心针

▲甘肃武威市西夏亥母寺发现西夏文残片。(图/翻摄中国文物信息网)甘肃武威亥母寺遗址是继黑水城、西夏陵、拜寺沟方塔山嘴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地发现西夏文文献后,出土数量最多、最集中的一次,光是模制泥佛泥塔,现已经发现逾4万余件。文史专家指出,亥母寺洞窟遗址曾经「窟中有寺,寺中有窟」。未毁前的亥母洞,供奉着金刚亥母肉身像,洞口修建有佛堂释尊泥塑像、金刚持和度母像与许多雕像等,墙壁上也绘有神变庄严画等。

▲亥母寺遗迹全景。(图/翻摄中国文物信息网)据悉亥母寺遗址是西夏时期的藏传密教静修之地,《武威县志》记载其为西夏崇宗李干顺正德4年,西凉府僧俗二界修建,距今近900年时光,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七组西南侧的祁连山北麓余脉,由4个洞窟及窟前建筑遗存组成,面积9800平方公尺。

▲5号塔发现的覆钵式佛塔。(图/翻摄自中国文物信息网)出土遗物分为文献、佛教遗物、生活用品及建筑构件4大类,另外还有少量兵器碑刻钱币等。基本上遗址内的洞窟应该不是属于同一时期,历经了元、明、清各代,主体建筑则属于清朝中晚期。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鉴定,共有49珍贵文物,像是佛经、西夏的记帐文书、物品清单、壁画、藏传佛教的各种唐卡以及石雕像、泥雕像、西夏的双鱼塘画、丝织品瓷壶等,有些甚至是国内仅见,因此被分别定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无量寿佛,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小型脱模泥塑技艺。(图/翻摄自中国文物信息网)此外,这次出土大量擦擦、佛造像、画像及唐卡等佛教遗物,对研究自西夏开始武威地区的佛教信仰、仪轨等具有重要意义之外,同时也证明武威地区自古便是佛教兴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