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口罩的两岸政治学

▲因暂停口罩出口范玮琪脸书痛骂苏贞昌,引起风波。(图/记者汤兴汉摄、翻摄自Facebook/范玮琪)

蔡政修/静宜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副教授

行政院院长苏贞昌1月23日宣布,自1月24日起暂停医疗外科口罩与N95出口一个月。消息甫出,不少台湾人批评其为不人道的政策,许多大陆网友也认为这是一种报复性的举措。1月26日副总统当选人赖清德在脸书粉丝页发文主张两岸合作抗疫,又引发网友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人命高于政治反对者则以中国在2003年SARS期间蛮横打压台湾加入WHO为由,反对协助对岸抗疫,包括口罩输陆。

在后续消息与舆论发展中,主张援助对岸,特别是输出口罩的人逐渐处于劣势。如1月27日社群媒体高雄好过日」指出:台湾自己生产的口罩都不够自己用,当然要先救自己。「中央社」也于28日针对口罩禁出口争议为文指出,「摊开数据进口货9成来自中国」。

相关文章在社群网站不断受到转贴,使舆论逐渐转对政府有利,并且营造出一种氛围,认为主张口罩援陆的人是不理性的。发展至此,口罩问题已经不光是防疫问题,也是牵动两岸关系的政治议题

关键在于,当舆论风向将口罩问题化约成「理性VS.非理性」,甚至「爱台湾VS.亲中国」的议题,而对岸人民又将台湾政府的作法视为极端不友好的举措时,两岸关系就会从政府间的对立转向人民间的对立,从而产生恶意的螺旋,长久而言并无助于两岸关系与台湾国际处境的改善。

对许多不了解台湾口罩产销存量的人而言,基于防疫无国界,台人赴陆一年超过五百万人次的现实,大陆疫情一天不能缓解,台湾的防疫工作就一天不能松懈,帮助对岸其实也是帮助自己。加上《凤凰新闻》26日报导指出,有日本商社向四川成都捐赠80万枚口罩(后来证明为中方出资购买)。对比日本的表现,台湾政府的作法似乎显得高度不够。

然而媒体后续有关台湾口罩存量不足的报导,说明了政府暂时管制口罩出口的政策站得住脚。以台湾总就业人口加各级学校就学人口合计1千5百多万人(部分重叠),二月中开学以后每人一天用一片来算,一个月就要用掉2亿5千片。但台湾口罩厂商春节后每日赶工产能最多390万片,一个月为1亿1千7百万片,即使加上战备口罩4千万片,开学后可能还是不敷使用。

武汉肺炎影响,药局内口罩被扫购一空,仍有不少民众没买到口罩。(图/记者汤兴汉摄)

整件事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在提出禁止口罩出口政策之初并没有提出数据来证明其合理性,而整个网路充斥着有关台湾在SARS期间受中共打压的不平之鸣,导致对岸也认为这是针对性的报复性政策;加上日本企业仍大量运送口罩赴陆(即使不是捐赠),更引发了大陆人民觉得台湾人反而不如日本人友善的感觉,长期而言将加深两岸人民间的嫌隙,从而导致更不友善的两岸政策,包括我国拟于2月初推案参与WHO在内,结果已经可以预料。

如果政府一开始就能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并且表示在禁止出口的政策下不反对民间机构专案捐赠,应该可以避免后续争议。但这似乎不是政府希望的。蔡政府的两岸政策一向是鼓动人民做为两岸政治对峙的后盾,然而本身并没有能力在国际组织开拓更大的活动空间,例如马政府时期争取到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观察员以及国际民航组织年会特邀贵宾的身份都无法延续,长期而言只是不断的恶性循环。

口罩政策除了是防疫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其对两岸社会政治关系的影响已如前述。对内则具有贴标签,借人民指控人民的社会清算作用。如1月27日的「高雄好过日」除了提出数据强调限制出口政策的正确性,更对于在资讯不足下提出质疑的人扣上各种帽子,包括:「为中国喉舌」,「意图批评政府的有心人士」;「散播假新闻来抹黑政府」,「想要害惨台湾,害我们输掉防疫战争的内贼!」。有这种专门分化人民的媒体,还有照单全收的人民,台湾社会不乱也难。

热门点阅》

►两岸青年差异大 和平相待考验总统智慧

►【武汉肺炎】别让诅咒及污名化成为防疫的破口

►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