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现12块鳄鱼板 小麦种植上推至2800年前西周中期

镐京遗址出土大量碳化麦粒」。(图/翻摄于西安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挖掘西安市的「镐京遗址」多年,近日公布在一个西周中期堆放垃圾灰坑中出土大量的「碳化麦粒」。这说明了,约在2800年前,周武王商定都镐京后,小麦就开始有规模的种植,且对「汉代广泛种植北方小麦」的传统观点大有冲突,也对西周时期农作物饮食习惯上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镐京遗址直到去年共清理出灰坑102座、墓葬10座及4口水井遗迹。(图/翻摄于腾讯新闻

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镐京遗址」是西周王朝的国都,也是中国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具有规划城市。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自2012年开始就对此地展开挖掘,直到去年共清理出灰坑102座、墓葬10座及4口水井等遗迹。据悉,小麦原产西亚阿富汗,过去曾在新疆甘肃地区史前遗址中发现,但数量并不多。

考古员岳连建说,本次出土大量又保持良好形状的「碳化麦粒」是头一遭,因此推测小麦至少在西周中期就有规模化的种植,将小麦种植的时间提前了一千多年,这也对研究西周时期农作物的品种以及西周人的食物结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碳化麦粒与陶器。(图/翻摄于腾讯新闻)

另外,在灰坑中土也找到大量的陶器、铜器等各类器具共249件,最特别的还发现「12块鳄鱼骨板」;依据鳄鱼的生长分布来看,大多生活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沼泽,所以考古员大胆推测,当时的镐京应是气候温润湖水茂密、渔业盛行,对远古时期的鳄鱼生态分布提供了重要资料,并可进一步研究镐京的城市布局

▼在灰坑中发现的「12块鳄鱼骨板」。(图/翻摄于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