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Z世代」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变数
北大教授认为「Z世代」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变数。图为中国青年画家「乌合麒麟」作品,澳洲士兵将刀架在阿富汗儿童喉咙上,引发中澳外交战。(摘自赵立坚推特)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14日在陆媒《环球时报》撰文指出,「Z世代」,指的是从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的最大特点是与互联网一起诞生。今天,「Z世代」的观念和选择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他们的跨国影响力也开始显现出来。
张颐武指出,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关于「Z世代」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影响的文章近日引发关注。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启示:「Z世代」是未来影响世界及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变数。
张颐武称,中国的「Z世代」对于国际问题的整体看法也逐步浮出水面,他们在社交媒体及各种舆论空间中的发声或认可的观念都在对中国社会的国际观产生深刻影响。如青年画家「乌合麒麟」的作品所激发的回响更多来自于「Z世代」,他最近的漫画作品积极介入和参与全球性问题,涉及的层面相当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Z世代」对当今世界的看法,是年轻人独特的大众文化表现中凸显的国际意识观照。
张颐武认为,「乌合麒麟」的画作一方面表现出对全球事务的了解与熟悉,能够自如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独特看法,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他强烈的国家立场。他的画作中对西方世界观中偏见和霸权意识的艺术表现,探析全球性问题的努力,是「Z世代」将更广阔国际视野与更具中国特征表现相结合的产物。还有诸如「帝吧」等这些年流行起来的现象,都是中国「Z世代」国际意识已经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证明。
张颐武表示,虽然中国「Z世代」必然有其个体差异及相对不同的各种表现,但对「Z世代」整体世界观还是可以做个概括。他们成长在中国发展最迅速、综合实力增长最快的时代,在少年时代就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相对多的跨国跨文化经验,让他们对世界的现实状况有了更为切实的了解和认知。他们往往有机会从「感性」上具体地感受世界的现实。这使得他们的国际观更具有一种对于世界的「平视」意识,摆脱「仰视」或追求「俯视」西方的眼光,以一种更为自信的态度向世界发声。
西方媒体常认为中国的「Z世代」是所谓「小粉红」,对他们很少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感到不解或不满。其实这很容易理解,「Z世代」对于世界的具体认识与了解相比前人更为丰富和现实,没有浪漫化的想像或简单、被动的观念接受。他们的世界观因此往往有更多的中国认同,更多以中国的视角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
一方面是发现中国在全球位置的现实改变以及没有历史沉重「包袱」所具有的自信;另一方面是对于世界更「感性」和具体理解所形成的独特认识。这显然不是西方一些人所认为的「极端」民族主义,而是基于更为广阔认知前提下自然形成的新社会意识。
张颐武强调,这种社会意识是相当开放的,但又有强烈的自信及对于自身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的坚定信心。这种信心标定了中美两国「Z世代」的差异性,也必将影响到未来社会对于世界的认知。「Z世代」未来会有更多成长,承担更多责任,也期待他们更成熟和更沉稳地面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