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身体「夯夯」勿紧张 耳、肛温逾38℃才发烧

小朋友耳温肛温未达38℃不算发烧,39℃才需要服用退烧药。(台中慈济医院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小朋友耳温或肛温未达38℃不算发烧,39℃才需要服用退烧药。(台中慈济医院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天气寒冷,许多小朋友一不小心就感冒,台中慈济医院小儿科医师黄禹铭发现,不少家长手肤触,感觉孩子摸起来夯夯」,就要求医师开退烧药,他提醒家长,临床判断孩子是否发烧,应符合耳温或肛温超过38℃。

黄禹铭发现,不少家长用手肤触,感觉「孩子摸起来夯夯」,就要求医师开退烧药,但小朋友耳温或肛温未达38℃不算发烧,39℃才需要服用退烧药;而发烧是免疫系统启动生理现象,也就是说,体温升高是因为人体感染外来病毒,需要提高代谢速度,以便清除或让入侵病毒细菌失去活动力,有时退烧只是为了降低孩子的不舒服,太积极退烧反而不易排出毒素,对人体可能更不好。

当确认小孩儿耳温达38℃以上,黄禹铭建议家长观察食欲跟活动力,如果食欲正常,烧起来时懒懒的,退烧后活动力跟一般孩子无异,比较不必担忧。真正要注意的是导致发烧的原因,一旦食欲跟活动力双双降低,连续3天烧不退,或咳嗽、很喘,没有特别症状的不明发烧,建议家长应带孩子就医,排除掉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严重感染。

另一种需要留意的是「脑膜炎」,黄禹铭表示,如果孩子持续剧烈呕吐、意识状态改变(叫不醒、活动力差)、抽筋等三种症状出现,应马上就医处理,建议家长定时纪录孩子体温,并注意代表病情恶化的指标:发烧的最高体温越来越高、发烧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体温正常时的精神、活动力明显差很多、尿量明显减少等等,一旦出现恶化的危险指标立即就医,无危险指标则遵从医嘱,确保孩子安全。

黄禹铭指出,人体核心体温会聪明的维持躯干高温以利代谢速度提高,让血液流回中心,而四肢躯干温度则跟着降低,所以,正确的发烧处理方式不是一直帮孩子盖被子,反而应该让中心散热,并戴上手套脚套,注意手、脚等肢端的周边保暖,并以27℃至34℃水温,洗20到30分钟温水澡或湿毛巾擦拭等,进行物理性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