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村当年「来不及准备遗照」 相馆老板边洗边落泪:这种钱赚不下去

小林村当时因风灾而摧毁,一时间500多人举行葬礼场面震撼让作者希望「永远不会再见到」。(示意图/Photo by Mayron Oliveira on Unsplash)

文/蔡松谕摘自/《小林村的这些人那些事:不能被遗忘的美好村落

八月十五日,灾后第七天,也是小林村罹难者的头七,那是一场连遗照都来不及准备的五百人头法会⋯而那一天,却也是小林村重建的起点。

来不及挑选的遗照,相馆老板边洗边掉泪

来到大哥讲的这家照相馆后,看到满满的人潮在排队,原来他们都是小林罹难者的家属,因为这场灾难来的太突然,多数人根本没有为家人准备照片,也就是俗称的「遗照」,只好临时到了会场附近,才跑去相馆印。让我很感动的是,照相馆老板宣布这一天完全不收费,他说:「这种钱他实在赚不下去。而且,很多人都是他认识的。」他也是边洗边掉眼泪,没想到一次走了这么多朋友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我看见好几个年轻妈妈电脑手机挑照片,那时候手机已经有照相功能但智慧手机还没普及,荧幕都是小小的,我抬头看了一下,怎么都是学龄前的小朋友,有的看起来才刚学会走路,有的让阿公抱着祖孙俩笑得极开心,看来都是很欢乐的出游照,难道没有别的照片吗?这时听见妈妈噙着眼泪说:「不然就这张吧!里面有我三岁女儿跟他阿公,他们是一起走的,生前阿公就最疼这个外孙女了……」接着又说:「他还这么小,怎么会是我帮他准备『遗照』呢?」

我在旁边听着,眼眶也不自觉湿了,是啊,我们家的可欣今年才要上小学,谁会想到,这么小就要准备遗照呢?

之后因为其他原因,我又到了甲仙爱乡协会,由爱乡协会的伙伴帮忙印出这些标语与前一晚熬夜拟好的新闻稿,同时也协助我们将陈情标语制作完成。在这里,我要特地谢谢这家照相馆跟甲仙爱乡协会的帮忙,谢谢你们当天给予最大的协助,让我们能顺利完成头七的法会与陈情,尤其是已经到天上当天使的瑞升

瑞升,谢谢你从灾后一直给小林自救会的各种协助与引导,让我们尔后可以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转型与挑战,我跟很多人都欠你这声感谢:「谢谢你!」也希望在彼端的你,能够无病痛的开心做自己。

就这样,陈情标语、给媒体的新闻稿,与现场临时记者会使用的大声公都已准备妥当,我要收起悲伤的情绪,在头七法会结束后,大声对全国民众说出我们的委屈与不平

是的,等下不能再掉一滴眼泪了。

_

约莫十点,我们出发前往位在甲仙乡公所旁的临时头七法会现场。说是临时,但这个震撼的场面,相信任何人终其一生不会再见到,也希望,永远不会,在台湾任何一个地方出现。

甲仙乡公所旁靠近环河路边有块大空地,偶尔是举办大型活动时使用,不管是乡公所的大型活动或是民间的婚丧喜庆都有,而今天,这里是我们的头七法会现场,五百人的头七法会。

我一到现场就有种快窒息的感觉,除了摆得密不透风的供桌以及人潮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那股悲伤的气氛,我这辈子第一次清楚感受到「绝望」的眼神,也是在这里。法会现场来了数百人至上千人,都是从各地返回奔丧的小林人。相信没有一个小林人会猜的到,上次的返乡成了生离死别的最后一眼,这次的返乡,竟是为了参加至亲的头七法会,人生至痛,莫甚于此。

我想,这一天的画面将会永久地烙印在我的终生记忆区,在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这一天所看到的场景,尤其是这一天的气氛。

偌大场地竟放不下五百张遗照

空地连结环河路大概有七、八个篮球场这么大,场地中央搭起了简易的遮雨棚,毕竟这个季节正好是台湾最热的时候,我们活着的人怕热,也舍不得让走的人晒到太阳,虽然我们也不知道,到底他们的魂魄有没有过来,还是,仍然还留在现场,舍不得、也不甘心放下人世间的这些牵挂呢?

原则上每一户分得一个供桌,有的人家里人口实在太多挤不下,就会用到二个供桌以上,而供桌的数量,也等于悲伤的重量。

我家的供桌上摆着我妈妈、二哥二嫂与小姪女可欣的照片,小姪女才六岁,正准备暑假过后就读小林国小一年级,开启她的求学生涯与童年,没想到,永远等不到这个开学典礼了。因为毫无准备,大哥大嫂只能仓促从电脑里挑出几张生活照,作为当天的遗照使用。

我依稀还记得,照片里的可欣笑得开心,应该是近期拍摄的,拍的人跟被拍的人应该都没想到,这张照片洗出来的目的竟是为了今天的法会,让我忍不住再度鼻酸

我在现场准备着等一下法会结束后的抗议活动,同时也穿梭在会场,一方面希望多找到几位熟识的脸孔帮忙,一方面视线又忍不住望向供桌上的照片,深怕看到自己熟识的朋友与邻居,虽然心中有底,但还是希望能看到到几位小时候一起长大、游戏玩耍、游泳打球的同侪出现在面前,这就表示,可能愿意参与自救、重建的人手又多了一个,也意味着,活着的小林朋友还多了一位。

★本文摘自四块玉文创出版《小林村的这些人那些事:不能被遗忘的美好村落》 ,作者蔡松谕,以小林人的视角出发,写下小林村的故事,也重现震惊全国甚至引起外媒关注的天灾

内容简介:小林村,那是一个美好的山中部落⋯⋯这里,有着不论出身相互照应的美好人情。让流浪的14岁少年落地生根,更经营了能照料全村生活的「小林商店」;让路过的老兵,以这里为第二故乡,还将手艺传承,有了美味的「小林包子」。

但是,一场风灾后,将近500人,一夕之间被土石掩埋,房舍不见了、孩子们游戏的庙埕消失了,即便如此,这些美好,依旧不能被遗忘。于是,十年后的今天,小林人要亲口说小林村故事,陈述的不只是无情的灾难,还要告诉你的是,小林村的这些人那些事。让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