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佩霓爱猫写猫不养猫

知名艺评策展谢佩新作猫非猫》以「猫」为触媒,透过与猫的偶遇,摄下猫眼的凝视,记录脑中闪过的吉光片羽,串连起自己的生命经验。(赵双杰摄)

艺评家谢佩霓爱猫,对于猫的一切如数家珍,而她知道的奇闻轶事,可不只是「海明威养了一只六趾猫」而已。她用猫为野史中的武则天平反,写罗丹才华洋溢的情人卡蜜儿满室浪猫共处的凄凉景象,又写建筑大师柯比意为家人和猫打造的住宅。新书《猫非猫》(大块文化出版)就像一座巨大的猫咪博物馆,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与猫相关却又主题各异的展间,她是策展人,引导读者踏入猫的异想世界

身为策展人 多隐身幕后

谢佩霓在3000字散文里旁征博引,知识量满载,读来却没有压力,「身为策展人,就是一个caretaker(照顾者),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隐微的部分,再把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展现出来。松松软软的,像人逛博物馆一样,从哪里开始切入,都不可控,也像跟着野猫散步,东看西看,会看到各种不同的惊喜。」

提到谢佩霓会出现很多关键字,她从小生长在艺文世家,曾赴比利时留学,到世界各国参与人道服务工作,后来成为艺评家、策展人,策划台湾许多大型艺术展,也是将许多国际艺文资讯引进台湾的先锋,投身艺文领域已经30年。当镁光灯关注艺术家,她多半隐身在后方,透过策展展现的观点,留下属于她的浮水痕。

在谢佩霓笔下南丁格尔、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生、奈良美智、荒木经惟、金基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葛绿珂,甚至是邓小平,都跟猫有关。例如邓小平那句著名的「不管黑猫白猫,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其实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故事〈驱怪〉:「黄狸黑狸,得鼠者雄。」而邓小平的夫人也曾证实,他最爱读「写鬼的书」,尤其《聊斋志异》,连出差都会带着当读物

表象背后 有各种可能

谢佩霓把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连接起来,写出让人拍案叫绝的新解,但她不是擅自连结、口说无凭,「我手上有很多第一手资料,都是有根据,才能说相关。」她把吸收的资料抄写在笔记本里,按时间顺序收好,需要的时候回溯,再用便利贴写下关键字,把点与点相连,组织成各种观点,在文章里交织成网。

谢佩霓表示,就像一个三棱镜,把白光分成七彩霓虹,再收束成白光,「我希望大家不要只知道表象,只看到标签。在表象的背后还有各种可能。我不想去反驳、否定别人的意见,只想让大家知道,看待一件事情,其实还有更多不同的观点。」

另一个与谢佩霓相关的关键字是小脸症,即使从小到大接受多次颅颜手术,在外表上还是与旁人不同。幼稚园时被同学嘲笑的经验,让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不同。但当她看见妈妈为自己的遭遇哭泣,她也下定决心要为别人而勇敢。

自承生物爱养动物

谢佩霓表示,自己到哪里都是一个人,但透过阅读和艺术,她仿佛被那些已经过世的大师们召唤、附身,成为这些讯息载体,「当一个人知道得够多的时候,就会发现每个人都不是孤独的存在。我们都只是传信者,我只能期待,现在记录下的文字、想法、观点,未来会有人接到,并且传递下去。」

虽然谢佩霓自承是「生物控」,从小爱养各种小动物,她也被说像猫,偏偏就是与猫无缘。她写猫,拍下与她有缘的猫的照片,甚至家中也会有浪猫跑来生一窝小猫,但她家就是不养猫。她表示,一来家中有养鸟,不方便再养猫,二来她更喜欢浪猫的自然姿态,「如果每个生命都只能陪我一段,那我跟着浪猫散步、拍猫写猫,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