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动员令》8个傻瓜 重现新社海梯田金黄稻浪

花莲丰滨乡新社部落,近年因族人在临海梯田依循传统不喷洒农药的农法耕种稻米后,重现金黄稻浪景象外,沿海的环境生态也逐渐恢复。(潘国祥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县丰滨乡新社部落拥有台湾最大的临海梯田,被当地噶玛兰族人视为「万物养生之地」,部落里的「8个傻瓜」,8年前重拾锄头,依循传统农法,恢复金黄稻浪景象。(罗亦晽摄)

动员令

花莲县丰滨乡新社部落拥有台湾最大的临海梯田,被当地噶玛兰族人视为「万物养生之地」,随着部落青年外移,休耕农地增加,部落文化衰萎,为延续传统文化与海梯田等农村景观,部落里的「8个傻瓜」,8年前重拾锄头,依循传统农法,恢复金黄稻浪景象,并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续农村愿景,同时也将梯田开放给新社国小学童做为田间教室,让孩子们透过实际行动,传承部落传统文化。

海风伴溪流 祖先智慧种稻

位在台11线的新社部落,是全台噶玛兰族最大的聚集地,过去族人开辟梯田,利用从太平洋海面吹来的水气,及海岸山脉富含养分的溪水,灌溉种植稻米,然而随着部落年轻人外出工作与人口老化,越来越多良田休耕,族人难以想像梯田丰收景象,直到近几年,部落青年返乡,推动有机农业及友善耕作,恢复夏天金黄稻浪美景,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旅客走访。

新社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潘祯祥说,部落人口在1980年代工业起飞时代大量外流,以致农业人力短缺,且当时农药兴起,除能减少除草所需的人力与时间成本,还能增加稻米产量,于是留在部落种稻的长者开始从最传统的人工方式,改成惯行农法来种稻,只是长者年纪渐大,无力耕种,农田也因喷药变得了无生机,直到近年,大家才意识到农药对大地的伤害。

部落青农宫莉昀8年前因婆婆过世在新社留下土地,遂和先生返回部落务农,却发现人口外流,且新社国小只剩13个学生,萌生推动有机农业想法。她和舅舅潘银华、返乡青农潘国祥等8人,遵循传统噶玛兰祖先的智慧种稻,用最传统、最原始人工方式除草、撒肥,不使用化学肥料及农药来做田间耕作,尽管被部落耆老笑称是「8个傻瓜」,他们仍坚持己念,甚至将其当成动力,成立「8个傻瓜」有机农作区品牌。

种米护生态 水鸟螃蟹现踪

8个傻瓜除在部落梯田成功种出好吃的米,在林务局花莲林区管理处、花莲区农业改良场、农粮署东区分署等单位协助下,陆续将溪边、海边消逝的生态找回来。

宫莉昀说,现在稻田渐渐成为水鸟、候鸟栖地,沟边陆续可以看见原生螺类踪迹,偶尔还有螃蟹大摇大摆地走着,同时还在北部找到消失已久、部落传统祭祀所需的毛鞘芦竹,经栽植后渐渐开始复育。「当部落有大片的土地、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土地若能种出稻米,青壮人口回来有稳定收入,学生就会回来了」。

梯田变教室 学童承袭古法

新社部落族人复育梯田后,也开放新社国小学童当作田野教室,实际参与插秧、除草、施肥、捡福寿螺等水稻生长历程,收割前,也会举办田里写生,以画笔留下稻穗成熟的景象,同时也和他们一同前往山林里,纪录民族植物种类、位置及座标,透过实际行动传承文化,并制成绘本存放校园,让这些珍贵的资料能永传流传。

8个傻瓜有些成员因人生规画,离开部落,不过「8个傻瓜」却像友善土地的理念,持续留在族人心中,且恢复金黄稻浪的景象,并非部落的终点,潘侦祥说,未来将朝着「友善稻作示范区」为目标,除了告诉孩子,也让其他部落看到,友善耕作是平衡环境最好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