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动员令》金牌农村慧眼识 丝瓜年收入百万

林清兰(前右)与邱淑绵(前中)是天埔社区发展重要推手。(台南玉井区天埔社区提供)

游客参访天埔社区丝瓜园。(台南玉井区天埔社区提供)

台南市玉井区天埔社区原本只是个居民以种植水果为主的平凡农村,1990年代全台各地陆续成立社区发展协会,天埔社区也随之成立,因为推动环保及丝瓜产业有成,多次得奖,靠着农村生态体验旅游及贩售丝瓜相关商品,每年有上百万元收入,让社区可自给自足,永续发展,更成为学校、团体观摩的热门社区。

动员令

天埔社区是由玉井区沙田、三埔两里共同组成的社区发展协会,「天埔」之名则是从沙田里居民信仰中心新天王殿之「天」字及三埔里之「埔」字组成。地方耆老回忆,当地原以种植甘蔗、稻米、树薯为主,早年还有六分仔车制糖铁道,后来糖业没落、郑罕池推广种植芒果后,大家才改种果树、兰花等作物,由于沙田、三浦是全玉井人口最少的两里,当时各仅500多人,只好合并申请成立社区发展协会。

环保奖项 多到墙上挂不完

1992年天埔社区成立初期以联谊活动为主,直到1999年,时任乡民代表的林清兰接任环保志工队长、理事长后,积极带领社区有志人士投入环保工作,从环境清洁与资源回收分类做起,去年荣获台南市长青环保志工表扬的91岁石换阿嬷,就是首批加入的志工。

新天王殿 也响应垃圾减量

现任社区理事汤宗翰说,为了推广环保、垃圾减量观念,环保队游说新天王殿举办庙会活动时,改以纸碗、铁筷取代保丽龙碗、竹筷,在每年农历10月21日新天王殿盘古万岁圣诞庆典活动,连续一周、每日信徒最多有2000人,减下的垃圾量非常可观。

天埔社区另个特色就是环境教育园区。1993年农委会水土保持局有意于台南成立水土保持户外教室,沙田里一名地主得知后,无偿提供土地成立沙田水土保持户外教室,园区内有各种草类根系观察设施、生态水塘等参观及教学场域。

因为这个机缘,天埔社区2007年接受水保局农村再生培根训练,成为南部第1批通过农村再生的社区之一,此时社区丝瓜产业也开始萌芽。2010年台湾环境教育法通过,水保局辅导天埔社区申请环境教育场域认证,改名为「天埔社区环境教育园区」,还有5名志工通过境教育解说员培训及认证。

现在仍担任社区执行长的林清兰说,「没有当初的环保志工队,就不会有今天的天埔社区。」环保志工队不但让社区变美、变好,更凝聚居民意识通力合作,天埔社区也接连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模范社区特优奖、低碳示范社区、国家环境教育奖,奖项多到墙壁上挂不完。

社区因环保做得好带来参观人潮,如何把人潮变钱潮也成为另个重点。林清兰说,她们选了经济价值不高的丝瓜当做产业重点,有活动就戴上丝瓜络斗笠去摆摊、拿着丝瓜染丝巾跳舞为社区宣传。志工阿嬷们在丝瓜手工艺品贴上名条展售,卖出去了也让阿嬷与有荣焉。阿嬷还说,有什么可帮社区赚钱的,赶快开课来上。

环境教育园区 人潮变钱潮

社区总干事吴芳娥是返乡青年,刚进社区时还得靠写计划案赚薪水,但从2017年起,社区营收已足够聘请2名专职人员,丝瓜园也可雇人照料,社区回馈、志工基金、公益活动金也变多。吴芳娥说,社区产业持续多元创新,加入豆腐乳、手工黑糖、洛神花产品,今年更获得台南市金牌农村首奖。

现任理事长杨素娟说,天埔社区以丝瓜产业结合环境教育,将农产品变成六级产业,她的愿景是持续推出特色农村小旅游行程,不一样团体有不一样旅游,结合环境教育认证,寓教于乐,不仅跳传统村社区价值,也能为社区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