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後遺症難解 中年男靠下半身「第二心臟」治療

宜兰林先生深受心脏疾病困扰,在医师建议下接受体外反搏疗法,成功摆脱心肌梗塞的后遗症。示意图,非当事人/阳明交大附设医院提供

宜兰50岁林先生过去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患上心肌梗塞,手术后仍有呼吸急促等后遗症,仍笼罩在心脏衰竭的阴影中;阳明交大附医建议林先生接受体外反搏治疗,透过加压有「第二心脏」之称的双腿,改善心脏的血流,目前他已经找回心脏的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林先生是一般上班族,和绝大多数人相同,生活充满了工作压力,日积月累下,前几年爆发心肌梗塞,紧急到阳大附医就诊做心导管手术,架设了心脏支架;术后胸闷情况改善不少,仍时不时呼吸急促,医师评估是典型的心肌梗塞后心脏衰竭症状,令他既恐惧又无助。

心导管室主任廖照峰建议,可以采取体外反搏治疗(EECP)。EECP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大致方式是在患者双腿装设由电脑控制的加压带,侦测心电图触发加压带充气、放气,从小腿、大腿到臀部,用类似帮浦的方式,驱动血液朝主动脉返流,降低心脏的工作量。

林先生接受了EECP治疗,不像传统侵入性治疗需要住院,仅需每周到阳大附医报到,躺上仪器感受心血管「按摩」约1小时,就可以回家;经过7周、35次疗程,林先生呼吸急促的问题逐渐缓解,心脏功能提升,生活品质随之改善,也找回了人生的希望。

廖照峰指出,EECP疗法对改善心衰竭症状已得到广泛研究证实,对其他疾病如脑中风复原、自律神经失调、突发性耳鸣、早期失智乃至男性性功能障碍,都有效果;另一方面,预防胜于治疗,患者仍应遵循医嘱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需要在咨询医师是否适合接受这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