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荡到谷底时 心理师:逃避不可耻 光明正大地逃吧!

身心都荡到谷底时,不用强逼自己即刻面对。心理建议:逃避不可耻 光明正大地逃吧!(示意图/Shutterstock)

生活已经够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没人会心疼你。别等到崩溃后,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咨商心理师林仁廷著作《何必管别人怎么看,反正也没人看》中建议,当强大负能量带来的低潮情绪来袭时,不需要强逼自己面对,「人生也许好难,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顺位漩涡中心点是自己,我们拥有自由能让它变得有趣。」他建议,等情绪平静下来再思考人生道理就好,当下就让自己逃避吧。以下是重点书摘

1.先接受小逃避——觉察身心分离的动作

先从小焦虑开始觉察。每个人平常都有身心分离的习惯动作,像是不自觉咬指甲、撕皮、抠伤身体……,这些小动作不是单纯的习惯,都是短暂的身心分离。

主动觉察这些小动作出现的前因,有意识地小逃避,接受自己有时需要分神、放空,不想面对。意识上知道很重要,先从小地方开始觉察,往后遇到大的冲击才懂怎么反应

2.可以全员逃走,但必须设时限回来

人遭逢重大挫折时,「明天」顿时会失去意义,我曾因为这样而无法上班,临时请假搭火车去一个从没去过的小站,在站外小镇沿大街走了一圈,找家摊贩中餐,傍晚再坐车回去。一边走路时候,一边想着未来怎么办?人生之后要怎么收拾?如果一切重头又如何? 我甚至想搬去偏乡农夫隐居。不过无论怎样逃,我设好时限,晚上得搭车回去。

有位研究所同学失恋,他允许自己醉三天三夜,完全与外界失去联系,第四天就正常来上学,然后哭着说他被抛弃了

逃避时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坦荡荡地逃,做什么都行,那是种仪式,然后,要记得回来。

3.从逃避中找到真正的需求

若不允许逃避,反会启动潜意识的防卫机制,当它盲目满足内心渴望时,会像保龄球打出火鸡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倒,然后等理智醒来收拾那些被打飞打爆的残局

与其这样,不如光明正大、坦荡荡的逃走吧。在逃走仪式里让能量宣泄,释出空间大脑恢复理智,在逃走中的自言自语更能明白自己的需求为何。面对真正想要的东西,想想自己还能做什么,就会在生理、认知和情绪面都觉得「逃避已经够了」,愿意摸摸鼻子面对现实,尽可能解决困难。

知晓真正的需求后,可以照顾自己、定义自己,能调整注意力,过滤着让营养有用的东西进来,在人际互动中有清楚的定位

逃避是缓和情绪的方式,真正欠的东西总是要还,仍要面对压力与改变,但此刻先不要那么紧绷,允许颓废、堕落一下又何妨,休息过后就会有更清楚与更强大的能量,绝处逢生。

●逃离后再想办法

先逃走,离开现场。逃走是种仪式,你会回来的,总是有办法的。(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