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加这状况 数据:染疫转重症或死亡风险多9倍
心血管病加这状况 数据示警:染疫并发重症或死亡风险多9倍
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社会成本高,感染新冠肺炎后亦然,世界卫生组织过去指出,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病被确定会增加新冠重症风险,因此建议这些族群接种疫苗。医学期刊《心血管医学前沿(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近日刊登一篇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单位合作执行的统合分析研究,搜集百余篇论文、纳入近5万名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成人资料进行分析,再度验证相关的接种建议。
上述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心肌损伤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并发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其中又以心肌损伤患者并发重症的风险最甚。
心肌损伤患者染疫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需要重症加护的风险大约高出5倍左右,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超过10倍,而死亡风险增加近9倍之多。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显示,高龄者、亚洲人、男性染疫后较可能产生相关不良事件。
除了心肌损伤,糖尿病及高血压也显著与急性呼吸窘迫、急性肾损伤、需要重症加护及死亡风险等显著相关。
●高风险群应考虑接种疫苗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临床药理学和心血管内科顾问Ajay Gupta等人说明,新冠病毒借由自身表面棘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与人类细胞一种名为「血管收缩素转化酶2 (ACE2)」的接受器结合,进而入侵人体肆虐。虽然新冠病毒主要与肺部上皮细胞结合,但因为ACE2广泛分布在其他器官中,像是肠胃道、心肌、肾脏、血管内皮细胞等,可能因此导致严重新冠肺炎患者常有肺部以外症状。
糖尿病患者染疫后,有可能导致体内促发炎路径过度活化、血管发炎,引起肺泡-毛细血管病变和肺间质纤维化,进而带来呼吸问题、重症照护需求及死亡风险。
高血压患者则因血管壁长期存在慢性压力,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活性氧化物质释放、以及更容易凝血的状态。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进一步使肾素-血管收缩素-醛固酮系统(RAAS)运作异常,加剧促发炎状态、细胞激素释放症候群风险,进而波及多重器官及并发重症的机率。
Ajay Gupta在校方新闻稿中说道,这些发现为高风险族群优先接种疫苗或其他预防措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由。
●重症死亡病例 过去未接种疫苗者不在少数
国内近来新冠疫情持续升温,陆续传出重症及死亡案例,而其中具有慢性病史、甚至未接种疫苗者不在少数。接种涵盖率也随年龄而有差异,卫福部疾管署统计,截至5月13日,国内接种两剂疫苗的比率为80.76%、追加剂接种率62.77%(若以符合追加剂接种间隔人数统计约 87.07%),其中49岁以下成人的追加剂接种率在7成以上,而65岁以上、75岁以上成人的则双双降至6成多。
「台湾最初让高风险族群先接种疫苗,陆续传出打疫苗后的时间点出现副作用或猝死。虽然无法厘清两者间具有因果关系,但可能因此导致很多人对于接种疫苗产生迟疑,」中华民国基层医疗协会理事长暨儿科医师林应然说。
「疫情之下,疫苗还是最好的防护,」他表示。台大医院家庭医学部汇整的「COVID-19疫苗相关知识及问与答」指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乃至中风、肥胖、气喘、吸烟、贫血、肾脏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疾病、免疫不全疾病等,均强烈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林应然建议,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如担心接种疫苗后伴随而来的副作用,可考虑选择接种副作用较温和的次单位蛋白疫苗,包括国产的高端疫苗以及即将来台的诺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
他也提醒,慢性病患者在接种疫苗前务必要稳定控制疾病,如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再前往接种疫苗。此外,接种疫苗后也要适量补充水分、在家充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