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策略/擴展體驗 企劃加分

这些年,在不同产业、不同公司的团队中看到了一些类似的状况,追根究柢发现,这似乎就是行销人的极限,我觉得很有趣,跟大家聊聊几个故事。

一家生鲜电商公司有着优秀团队,行销主管年轻又有创意,我们当时在做直播跟经营私域流量,老板授权让团队自由发挥,所以制作了许多优质的影片,广告的成效相当好,会员也会在群组中分享各种食谱。

然而,在一次会员沟通,一位客户表示:「谢谢你们,我们家的『便当肉』终于有着落。」本来是一句不经意的感谢,但因为「便当肉」这个关键字,我立刻跟团队发想行销诉求,在接下来运用广告沟通的效果也印证了市场的需求。

我们好奇的是,这个诉求为什么没有在一开始就被设定出来呢?原来,当时的行销团队都没有帮家人准备便当的「生活经验」,也难怪这样的诉求没有被看见。

另一个故事是清洁用品公司。负责开发的同仁是个才华洋溢的伙伴,他的文案充满文艺气息,商品销售页呈现日式风格,图文乍看有模有样,可惜广告表现却不见起色,尝试了许多方式仍无法突破。所以当他主动提出这个问题时,我们进行了一些讨论。

我问:「你们家是谁负责清洁的工作?」

「我们家的外佣来自一个南洋名为的『嘎拉嘎拉』的小岛,所以家里都叫他『嘎拉嘎拉』。」

「所以你们家的清洁工作都是外佣嘎拉嘎拉做的?」「对。」

我仿佛知道了什么。像被要求负责开发新品的时候,认真的伙伴提出很详细的市调、竞品分析等,数据、图表、资料看起来很完整,报告起来洋洋洒洒,但就少了些什么,老板也说不上来。

例如,销售商品是桌上型洗碗机,负责企划的却是单身外食族,难怪写不出「夫妻相处的神器」这类文案。又例如,跟家电客户讨论滚筒洗衣机洗完的衣服会不会有「太阳味」的时候,团队成员需要先Google「太阳味」代表什么意涵。

在网路发达的时代,我们需要时就能快速获得万千知识。但那些生活的体验,是怎么也无法被科技取代的。像是在阳光下晒了一个下午棉被的香味,你得闻过才会知道。

因此,生活就是行销人的道场,生活体验的经验值,就是一名行销人当前能力的极限。

当你意识到这件事之后,要回到生活,细细去体验日常琐事,去感受每个枝微末节。当然,这不是说生活没有经历这些事物的人不能胜任行销。相对的,在要付出更多时间做功课:去使用产品,用一下、摸摸看,食品类就吃吃看;去卖场看一下摆设;去跟使用产品服务的朋友聊聊天,认识他们的生活,试着同感他们的遭遇。

这样,我们的行销企划才会到位,写出来的文案投放广告的效果才会好。

身为企业主或主管,不妨检视一下团队的生活体验,分别是处于哪些阶段?企业主本身也能根据这一点加强,老板就是企业的源头,团队的样貌跟老板过于相似,代表团队的生活体验也是类似,好处是容易沟通,但在看待事物的视角上会有过於单一的危险,我建议的解法是,鼓励公司聘雇更多元的伙伴,来帮团队补上更多的生命体验。或者是,找个信任的外部顾问来补强协助,也是一个好作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