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制服期间限定 绵延赏味期

台南私立光华高中冬天制服。(盖亚出版社提供/许文贞台北传真)

穿制服是很多人学生时期的回忆,但随着时代变迁,愈来愈多人认为不该再用制服限制学生,教育部更在2016年起宣布高中服仪解禁。不过台湾的学生制服文化究竟从何而来?学生制服又代表了哪些社会意涵研究高中制服的《高校制服恋物作者刘扬铭就认为,「在丢掉制服之前,我们可以先去理解,学生制服展现了社会的哪些面相?」

刘扬铭从就读师大附中时期就对高中制服很感兴趣,除了因为日本动漫画文化中穿制服的女高中生青春形象十分鲜明,高中时有学生在学校办『高中制服展』,借来全台北各高中各式各样的制服展出,让他开始对制服的多元和意义产生好奇。

刘扬铭表示,学生制服尤其特别,是一种『期间限定』的服装,过了某个年龄阶段,「学生制服」再也不能代表个体,「乍看之下,制服将不同的个体,用同样的包装包起来,但有趣的是,明明大家都穿着一样的制服,每个人还是会极尽所能做出一点变化。」

刘扬铭表示,喜欢制服多半被归类为「恋物」的一环,「恋物有两个基本类型,一个是喜欢物品本身代表的意义,另一个就是从物品解脱代表的意义。就像毕业典礼是所有学生最喜欢制服的时刻,一来终于能摆脱制服、不用再穿制服了,但也是以学生身分穿制服的最后一天。」

如今教育部松绑高中服仪规定,学生制服会就此消失吗?刘扬铭认为不会,「制服也是身分、群体标志的展现,就像很多班级制作班服』一样,即使没有『被规定的制服』,通常也还是会有自己选择的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