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乱一定要等戴牙套? 其实3岁就可做「功能型矫正」

医师指出,牙齿矫正可提早到3岁前,不一定要长大后戴牙套。(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一名正处于换牙阶段男童除了门牙错咬外、下巴也有些偏移,讲话常常会喷口水,8岁时到儿童牙科进行矫正咨询。台北慈济医院牙医师陈宜宏指出,儿童若长时间吸吮大拇指、吸奶嘴、咬异物、用嘴巴呼吸等不良习惯,会影响软组织,导致硬组织不当的生长发育

过去家长发现孩子有咬合不正情形时,医师通常会建议定期回诊观察,等到12岁换牙完成再进行矫正,矫正方式则以安装固定式矫正器或成年后手术治疗为主。但陈宜宏指出,「早期矫正」日益被重视,其实3岁就可提早配戴「功能型矫正装置」。且根据国外治疗成果显示,100个孩童中约有80个可矫正成功。

陈宜宏指出,功能性矫正装置是在孩童骨骼发育成长阶段时,借由此装置将口腔结构导引至适当位置,在不施予外力情况下,搭配运动练习如呼吸练习、唇部运动、舌头运动来矫正孩童的不良口腔习惯,使失衡的肌肉得以平衡,进而改变上下腭齿槽骨。

▲医师提醒,儿童若长期吸吮大拇指、吸奶嘴、咬异物等,会影响牙齿生长。(图/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陈宜宏说明,牙齿生长发育可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到六岁的乳齿列期、第二阶段是六到十二岁的混合齿列期、第三阶段是十二岁之后的恒齿列期。「咬合不正」是指本应上下腭对齐的齿列,因上下牙齿间的咬合关系异常,出现了错咬、开咬、深咬、暴牙、戽斗等。

陈宜宏进一步指出,咬合不正除了骨骼遗传外,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孩童因不良口腔习惯使嘴部舌部肌肉失衡而导致上下腭齿槽骨形变。一般婴幼儿可借由吸吮母乳过程,锻炼嘴部与舌部肌肉的平衡,让上下腭骨骼正常的生长。但若长期爱咬异物、吸奶嘴就可能影响牙齿生长。

案例透过功能型矫正装置后,凌乱牙齿有明显改善

咬合不正除了影响外观外,还可能造成孩童咀嚼功能障碍发音学习障碍、较易龋齿、甚至成年后造成牙周病或呼吸中止等并发症。如何判断家中小孩有没有需要进行牙齿矫正?或是使用何种技术进行?陈宜宏提醒,孩子长牙后必须每半年定期做口腔检查

另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口腔习惯,不要让孩子养成嘴巴开开、咬手指、吸奶嘴、吐舌头等不良口腔习惯,以免影响口腔与舌部肌肉发育而造成齿列与咬合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