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霜毛蝠」 挑中竹市二战遗址「大烟囱」当产房!

霜毛蝙蝠烟囱产下小蝙蝠。

新竹振道记者蔡文绮/新竹报导

珍奇稀有的霜毛蝠,2010年时被发现栖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遗址「第六海军燃料厂」的大烟囱中,由于这是台湾第一次发现霜毛蝙蝠群集案例,因此备受专家学者关注,事隔5年多,如今又有好消息传出,据台湾蝙蝠学会5月28日现场观测,发现大烟囱内聚集的霜毛蝠已经开始产仔了!消息传来,让关心这群珍稀动物的保育界人士相当兴奋。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自2010年起首次于本市历史建筑「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新竹支厂」烟囱内的烟道口ㄇ型接缝处,发现远道而来的珍稀动物「霜毛蝠」身影以来,每年4月到9月(大约是清明节到中秋节)总可观察到这群娇客,年复一年,以这二战以来就矗立的大烟囱作为栖息所。尽管每年只有约5个月的栖息期,但这段时间却是雌性成蝠怀孕、诞生仔蝠、产后育幼等蝙蝠繁殖族群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期

台湾蝙蝠学会表示,霜毛蝠(Vespertilio sinensis) 是一种中型的食虫性蝙蝠,以昆虫为食。身体背部毛发暗褐色,混杂白毛,表面呈霜白色,故又称亚洲杂毛蝠(Asian Parti-colored Bat);牠的脸部黑色,嘴吻部突出,耳壳末端钝圆,耳珠圆曲状,其分布范围主要在北方温带地区,包括中国华北一带、俄国的乌苏里江流域、韩国和日本,台湾应是这一种蝙蝠在全世界分布的最南界,发现的资料相当有限。

2010年7月,位于新竹市东区建美路上,二次世界大战遗址废弃的烟囱内部,发现有一群蝙蝠群栖息于排渣平台墙上的夹缝处,后来证实这一群是台湾首次发现的霜毛蝠群集,而且是由一群怀孕母蝠聚集的生殖群集,居然出现在人烟扰动平地都会区的人工建筑物中(与先前的纪录不同)。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新竹市产业发展处自2011年起即委托台湾蝙蝠学会研究团队,针对栖息在新竹市的霜毛蝠群集进行调查追踪及蝙蝠推广教育,今(105)年亦规划于保存区内架设蝙蝠巢箱,以提供蝙蝠更多栖所的选择机会。

根据台湾蝙蝠学会监测发现,这一群霜毛蝠因周边地景与栖所变化(绿地减少、新增建筑物、眷村拆迁工程…),每年回来栖息于该烟囱建物的数量似有减少的趋势,但也发现霜毛蝠栖息利用周边民宅情形有增加的情形,可见牠们还是很喜欢烟囱周边的环境。这一群霜毛蝠每年通常会在4月初到达烟囱栖所,聚集稳定后于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间陆续产下幼蝠

为维护该大烟囱的结构安全,新竹市政府从今(105)年1月进行「海燃厂大烟囱结构体修复补强工程」,原工程合约期程预计3月底前完工,但因施工过程中发现烟道下方隐蔽部分锈蚀严重及混凝土蜂窝透心等,其结构损坏远比当初规划设计时结构技师评估时还严重,需做变更设计增置永久性钢构支撑,以确保烟囱结构安全。但考量蝙蝠栖息时节,故已于4月初先行停工,俟蝙蝠离开后再行复工,以兼顾住户安全及生态保育。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此区于103年获得国防部国军老旧眷村文化保存计划」竞争型补助3,400万元,刻正委托中原大学办理海军燃料厂区的调查研究暨修复再利用计划,此外也已争取到财政部核定120万进行本区促参案可行性评估计划等,期能将本区打造为结合战争、教育、文化、生态等特色的眷村文化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