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到快崩溃?瑜疗师教你化压力为助力

文/王旭亚 图/幸福文化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充斥着各种压力,小至早上起床要赶上班,大至主管突然交办必须立刻完成的事项或处理突发状况,只要身为人,处于整个大环境里,我们就不可能完全没有压力。

压力原本就存在于人类的体内反应,目的是让一个人在面对棘手问题时,可以随时做好应付准备,是再正常不过的身心反应机制了。

通常,压力是由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所触发,像是赶时间的紧张焦躁、上台报告前的惴惴不安,或是与人争辩时的面红耳赤等,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压力反应,通常也都会在事件结束后而恢复正常。

适量压力或良好压力还可能成为生活动力,让一个人有更好、更积极的表现,例如求职面试、团队竞争或运动竞赛等,这些挑战促使人受到激励而变得更有活力和专注力,能够提升个人身心健康。

当人遇到急性压力事件时,例如严重意外,身体因感到威胁或危险会瞬间释放大量的化学激素,使身心产生强烈反应,像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压上升和焦急紧绷,目的是要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抵抗或逃跑的反应,是一个强大的人类生存机制,随着压力事件结束并处理得当后,就会稳定下来,但有时候也会持续几天或数周。

然而,倘若一个人长期处于无形的威胁中却不自知,或者没有适时面对、适当调节,甚至是刻意压抑或逃避,无论是何种事件触发的压力,最后就会演变成慢性压力。即便知道此压力从何而来,却选择忽视压力源或避而不谈,就更不会有积极作为,让自己停下脚步、面对压力事件及重新调整,因而陷入压力反应循环中,持续地承受压力。

即使后续毫无任何压力事件出现,身心仍习惯处于紧张与警戒状态,也因此才会有许多人说:「我不知该怎么放松?」、「不知自己到底是放松还紧张?」甚至最后是:「我不觉得有压力啊!」进而导致一连串的身心健康问题,生理上可能有头痛、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心理上可能有焦虑、忧虑、睡眠障碍等精神疾病。

压力并不是一种疾病,但压力容易产生许多病症,而且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压力,唯有自己才能够调节压力。除了透过暂时性的娱乐行为,例如看搞笑影片、吃美食、购物、旅游等,持续且长期学习观察自己的身体、呼吸、念头、内心及整体感觉,以培养观察力和洞察力,进而让自己更有能力且客观地看待各种压力事件,身心压力值才能借此确实重置,产生真正的放松反应,并增进身心的弹韧性。

我曾有机会带领第一线人员、医护人员、科技与金融业人员进行数堂身心舒压课程,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缘故,我观察到他们通常都是匆匆地来到课程,然后匆匆地离开教室。与他们的互动过程中,我打从心底佩服他们的超高抗压性,我无法想像若是我身处在他们的工作岗位,要如何面对无时无刻都在出现的高压事件。

我也观察到他们有个共同的个性特质:特别坚韧。通常在课程一开始,即使有人没有瑜伽经验,他们还是很认真的做动作,就算我不断提醒:「可以尝试只做一点点。」、「不需要那么用力。」他们大多时候还是做很多、做很用力,要一直到大休息时才会听到一片打呼声,而在课程结束后,他们通常会表示:「为什么在这里就是特别好睡?」

从他们身上,我进一步学习到,压力的确能让一个人变得更有勇气、更坚强,但同时也可能让一个人变得更脆弱,如果我们能适时给予自己更多的包容和关爱,提醒自己:

「我做这样已经足够了。」「我的身体很累,他需要休息。」「我的心很累,他需要被安抚。」

如此才能善用压力成为生活的助力,而不是最后变成身心健康的障碍。

与压力共处的生活练习

1.尝试将「我要消除压力」的想法,转而聚焦「我现在看见压力」。2.避免陷入「不能有压力」的认知,更要避免陷入「有压力才能迈向成功」的迷思。3.感觉到压力时,练习直接说出:「我现在很有压力!」不需压抑或保持坚强和勇敢。4.感觉到压力时,做一个让你可以稍微释放的行动。例如:吃一份美食、抖抖身体、刻意打几个呵欠或放空一整天。5.当压力大到感觉自己无法掌握,甚至是需要他人协助时,请记得务必开口求助。

舒压练习MeTime

动作|摇摆吧1.找一个你感到舒适安全的空间,双腿分开张大,让身体稍微站挺站高。

2.快速甩动右腿,心里默数或直接数出1~10。快速甩动左腿,心里默数或直接数出1~10。

3.快速甩动右手,心里默数或直接数出1~10。快速甩动左手,心里默数或直接数出1~10。

4.快速抖动躯干,心里默数或直接数出1~10。

5.快速晃动头颈,心里默数或直接数出1~10。

6.快速摇动全身,心里默数或直接数出1~10。

7.全身左右转。左右转为1次,共10次。

8.全身左右弯。左右弯为1次,共10次。

9.全身前后摆。前后摆为1次,共10次。

10.你可以再小小摆动或站着停一会儿,稍作转换。

书名:《瑜伽疗心室》

作者:王旭亚

简介:瑜伽疗愈是一段生命历程,唯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找到自己的智慧。身体和呼吸是调和身心的重要工具,而瑜伽方法能使其发挥最佳效益,借由持续的具体行动,人人都能迈向全人健康。

出版社:幸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