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鹤洞6天新增感染30例 封闭管理普筛仍新增 专家释疑

广州白鹤洞6天新增感染30例,封闭管理普筛仍新增 专家释疑。图为6月2日广州荔湾区白鹤洞街海南村,由于该地区调整高风险防疫人员进出需要消毒。(人民视觉

大陆此轮疫情集中广东、尤其是广州,截至6月8日24时,广州本土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15例,其中确诊新冠肺炎106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陆媒整理疫情通报发现,近日广州市报告新增病例大部分来自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内。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自6月3日调整为封闭管理区域后,截至6月8日该街道累计报告新增感染者达30例。专家指出,新报告感染者并非新近被感染,而是封街后,普筛时发现的已被感染者。

报导称,封闭管理措施下,人员严格居家、足不出户,为何仍会出现新增感染者?广东省新冠肺炎研判专家组成员、暨南大学教授王声涌表示,这些新增病例是在实施封闭管理措施前已经感染,借由多次核酸筛查陆续发现的。

据统计,自5月21日至6月8日,广州荔湾区白鹤洞街道共报告感染者超过50例,中南街道近30例,是疫情最为集中的两个街道。其中,从6月3日调整为封闭管理区后,白鹤洞街道报告新增感染者达30例。

为何封闭管理区内仍然陆续出现新的感染者?王声涌解释,这是因为,实施封闭管理措施后,区域内的传播短时间内还没有完全切断。「封闭管理区内近期新报告的感染者并不是新近被感染的,而是采取封闭措施后通过主动筛查发现的,这体现了封闭管理和反复多次筛查的功效。」

他进一步解释,从现有的病例来看,病毒感染的潜伏期短则2-4天,长的可以到14-21天。对于潜伏期比较长的感染者,此前两三轮的核酸检测可能都没有表现阳性;对于潜伏期比较短的感染者,可能在潜伏期就已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甚至传播了2-3代,要通过多轮检测才会陆续将他们筛查出来。

「有些人认为,怎么封闭了还会有新病例,好像越封闭越多,传染更厉害,这是误解。」王声涌说,封闭管理后区域内人员不流动,造成社区传播的风险是极低的。即使出现新增感染,也基本上家庭内部互相传染造成的。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他认为,居家隔离,比较常见的是发生家庭聚集性感染,「同居一室相互传染在所难免,但又不可能把几万人都放在酒店单间隔离,成本太高。」

为快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链条,更好管理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广州市卫生健康委8日透露,已将白鹤洞街相关重点人员转移至隔离饭店集中医学观察

王声涌认为,全封闭管理对于街道社区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将重点人员转移到饭店进行集中隔离,可以实现彻底隔离和健康管理,也可以较好地满足不同居民的生活需求。

有人为何多次核酸筛查才呈现阳性?其实,多次检测才能筛查出来的情况并不少见。6月6日,深圳市龙岗区报告了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前11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第12次才呈现出阳性。广州荔湾首发病例郭阿婆丈夫也是检测了3次核酸才确认感染。

广东省疾控中心指出,任何一次病毒感染后的首次核酸检测检出率,都不可能是100%,新冠病毒也不例外,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是受病毒在病人体内的排毒水准影响

蔡卫平认为,封闭管理区内出现新增感染者,一方面与检测核酸呈现阳性的时间长有关,甚至有些病例都已经出现了症状,核酸检测仍然呈阴性;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检测取样的方法有关,例如鼻咽拭子的阳性率就高于口咽拭子。

王声涌指出,在大规模核酸采样过程中,采样位置不够准确、操作不规范样本保存不完善等原因可能影响核酸检测结果,造成「假阴性」。因此,反复多次核酸筛查非常有必要。

报导称,疫情没有出现大规模社区蔓延和流行。王声涌认为,到目前为止,病人相对集中于荔湾区,呈散在点状分布,个别病灶点有聚集性发生的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广州此次本地疫情传播的源头明确,传播链清晰、范围局限,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社区蔓延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