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 让白天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世界大城的夜游群像

个性,往往是成功的砝码。全球城市的夜游往往都有本地特色,通过系统化的包装运作,加上全方位保障,营造了月亮爬上来后的无穷生机。

东京新宿,如果午夜0时走出地铁站,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年轻白领,有说有笑,他们可能是加班结束、可能是购物中心血拼出来,也很可能刚应酬结束,再相约换家店续摊。新宿各方向的数条街道几乎都在午夜灯火通明,不仅歌舞伎町人声鼎沸,各种各样的酒吧餐厅、KTV都在接待不同年龄和职业的消费者。

光店铺多是不足够的,很多东京居民住在远郊区,平时坐轨道交通进城上班,包括JR铁道在内的各类轨道交通运营时间都比较晚,可以让人们嗨上几通之后还能赶上回家的车。

伦敦西区演艺集群是最大的魅力所在。欧洲最有名气的演艺产业云集各种类型的剧场和表演团体。西区有伦敦四成的剧场,他们彼此依托,共同分享创意、推广资源和观众群。无论是本地爱好者还是慕名而来的外地观演客,都能很方便地安排密集的行程,一口气把各种想看的戏剧看个够。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深夜,各种类型的戏剧覆盖全时段,提供全身心的观演体验。

想要更戏剧一点的还能选择坐一坐恐怖幽灵巴士,环游黑暗的鬼魅伦敦。专业演员会扮演成阴森的售票员给乘客导览,介绍鬼屋、乱葬墓园和都市中的四死尸骸骨,惊魂的75分钟里解读伦敦不为人知的惊悚历史。

人气火爆的幽灵巴士 theghostbustours图

纽约百老汇的歌舞剧、音乐剧不仅成为全世界娱乐先锋,也养活了驻扎在周边街区的各种支撑产业,服装、舞台制造、道具、音乐创编等不一而足。

也有一些城市的夜间产业不容易复制,有其特殊性。比如,著名的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围绕着博彩业集合了酒店、休闲娱乐、演艺等各方面的服务,可以说是一座“颓废派”的“不夜城”。为了保持竞争力,拉斯维加斯也作了很多调整,目前也有很多气质相对清新、受年轻人欢迎的夜间景观型酒吧、餐厅等开业,满足前来度假的游客的需求。

在南欧,由于气候的关系,很多国家的人们都习惯晚睡,就餐时间也比较晚。比如西班牙,很受人们喜爱的足球比赛精彩安排在晚上10点开球,比赛结束已近午夜,人们再推杯换盏一番,狂欢到东方既白再回家。意大利和希腊的情况也类似。据报道,在恢复和平尚不太久的巴尔干,像贝尔格莱德这样的大城市,人们选择享受当下,夜店生意火爆,每个夜晚都像周末一样,夏天还有夜市,除了饮品、酒水、餐食,还有艺术家和年轻设计师等等,给初创公司和自由职业者创造平台,共同重振市场。

贝尔格莱德夜市 Beogradski-nocni-market.com图

新加坡的夜间旅游资源很丰富,他们充分发挥了灯光秀的魅力,让游客不必晚上只能回酒店睡觉,也可以出来感受各种各样的风情。最有特色的是1994年设立的全球第一家专门为夜间动物设立的动物园——新加坡夜间动物园,早已声名在外。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都很流行将博物馆美术馆的参观时间延长,这种尝试正好满足了年轻人们希望丰富夜间生活的需求,多个名城名馆争相效仿。大英博物馆每周五延长部分展厅的开放时间,到20时30分,卢浮宫每周三和周五晚开放至21时45分,纽约当代MOMA每周五开放至20时,大都会博物馆每周五和周六开放到21时。一些艺术场馆还会围绕展项的特色,在夜间安排各种表演活动,比如悉尼美术馆在每周三延时到22时的基础上,还会安排公众讲座和乐队演出。

在民国时代,“夜上海”就曾闻名遐迩,是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的“城市品牌”之一。曾经唱响“夜上海”的地段,包括南京东路、大世界到老南市一带的大片区域,目前已经被上海市黄浦区官方统筹规划为“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演艺大世界所涉文化场馆覆盖音乐、戏曲、戏剧、商场、博物馆、运动健身等类型,截止2018年底的统计显示,区域内共有各类剧场和展演空间39个,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内运营的剧场和展演空间就有21个,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个。

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商业街,加上近20年陆续兴起或改造后重新开放,并受市民和游客宠爱的后海、三里屯、簋街、798艺术区、朝阳公园、前门等不同特色的消费区域,也打出了夜间经济组合拳

广州、成都、西安等国内其他大城市,也都有各自夜间经济的特色。扬州这样的传统旅游城市,夜间也会利用大运河乘船游览,打造灯光秀等新玩法,给游客带来更深的旅行回忆。

深耕本地化经验

尽可能让夜间活动更丰富、更个性化,是一次城市管理和商业布局的战略重新设计。要充分释放夜间的潜能,可能要从白天开始着手。

东京周末有大量下午开场的音乐会、戏剧演出、创意集市等活动,把传统的夜间演艺活动向白天延伸有其目的,一是方便远郊区的观众往返市中心的剧场,留足时间坐车和就餐;二是让人们不只是过来看一场就回家,反而是在散场后,可以在市中心充分享受晚上的黄金时段,去商圈购物、与亲友聚会甚至再看另一场演出都来得及。

同时,深层次支持夜间产业需要积累很多本地化的经验。上海市徐汇区永康路是一条有代表性的夜间消费街道,曾经是在餐饮招商基础上自发形成的著名酒吧街。《城市治理研究(第二卷):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参与》一书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学者郑晓华对永康路从酒吧街到文创街再到轻食茶一条街的演变过程及其治理逻辑进行了追踪。

永康路酒吧云集的时候,但居民抱怨正常生活受到很大干扰。为了妥善治理,一度被改为了设计文创主题一条街,原本的夜生活气氛也消失了。后来,在徐汇区大力推进街道风貌保护整治之后,在政府主导下,各方下定决心谋求共治,建立了管理制度和组织,形成了目前以咖啡、茶饮、轻食为主要业态,酒吧经营时段得到明确限制的营业形态。如今的永康路已经再度成为上海市重要的夜间消费一条街。与永康路相似,徐汇区永平路、静安区大沽路等地,也建立了类似的发展模式,商家与居民能够利益共享,人们有从餐饮到夜店等不同的消费场所可以选择。

2019年,《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给出了新的信号,夜间经济的成长有了新的创造空间,除了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更新,还要培植一种充分利用休闲时段满足自我需求的社会文化。专注于城市休闲经济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楼嘉军教授曾指出,夜间经济的发展体现出居民需求的转变。做大这样的新休闲经济业态,需要挖掘本地居民的消费市场,提升供给的多样性,实现全域休闲“全面开花”。

一度在我国大城市中吸引关注的24小时书店,近年来始终不温不火,多城多家全时书店开了又倒、倒了又开,似乎难以稳定经营。但在各种电视片和社交网络上看到的却是为了解决阅读饥饿、打发夜间寂寞、想要更积极学习的爱书人一直都存在。从这一例上看,除了支持商户,“补贴”鼓励消费者也是很重要的,要让人有欲望、有心情、有时间也有钱“入夜寻乐”,找到属于自己的姿态,享受属于自己的夜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