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人怎生活? 河南墓葬揭秘

郑州西南区域发现160座汉代墓葬。(CFP)

出土画像砖铜钱、铜碗、陶器等各类文物1000多件。(CFP)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此为出土的画像砖。(新华社

出土的文物中,绝大部分为生活用具迷你版,此为红彩铺首陶奁。(新华社)

此为出土的陶猪圈。(新华社)

河南郑州日前挖掘出160座两汉时期墓葬,出土1000多件形形色色的各类文物。其中,除了铜器、陶器以及铁剑外,最受注目的就是一款冥器陪葬品)「迷你猪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负责人高赞岭说,这件陶制猪舍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厕所,下层为猪舍,旁边有楼梯,揭示出汉代农家生活的真实风貌

郑州做为大陆传统古都之一,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城市文明也绵延数千年之久。郑州近期经过将近2个月挖掘,考古出160座墓葬,其中120座为西汉时期,40座属于东汉;同时也发掘出1座东汉时期水井、1座东汉时期陶窑

陶器类文物最丰富

西汉墓葬分为竖穴墓道洞室和竖穴式墓道土圹空心砖室,墓顶也有平顶斜顶两种区别,墓壁则由空心砖齐缝垒砌;东汉时期墓葬则是斜坡式墓道土圹小砖室,墓顶为拱顶穹隆顶两种,由小砖错缝平砌而成墓壁。

高赞岭指出,这160座两汉时期墓葬共出土1000多件文物,品项繁杂;其中,铜器类就包含铜镜、铜钱、铜带钩、铜碗、铜甑(蒸食用具);铁器类有铁剑和铁环首刀;陶器类的文物最为丰富,出土陶仓陶壶陶罐陶灶、陶奁(盛装妇女梳妆用品的小匣子)、陶案陶磨等,且都是完成品,相当珍贵。

陶器文物中,一件迷你猪舍成为焦点。高赞岭指出,汉朝时期民众的厕所都是与猪舍建在一起,当时农业发达,但肥料较难取得,因此养猪不仅是为了饮食,也是为了堆肥。

除了陶制猪舍外,还有一件直径约10公分的小磨盘同样引起注意。高赞岭说,这件磨盘的结构与现今农村的磨盘一模一样,显示大陆农村生活经过2000年,整个磨盘形式仍未太大变化。

一座西汉墓葬还出土雕饰精美的画像砖,上头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大神兽,以及御风而行的仙人,令人啧啧称奇。高赞岭说,这些图案是古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显示出汉朝人民的独特审美观;该座墓葬还出土3块造型逼真的鹿首砖,就砌在墓室门楣上,寓意着「福禄」的概念。

多为迷你版生活用品

此次考古出的1000多件文物中,大多为陶制的迷你版生活用品,也就是冥器。两汉时期社会重视墓葬,以厚葬为德,不少人甚至倾家荡产也要为亲人办好丧事,因此汉朝墓葬的陪葬品特别丰富。

高赞岭表示,这160座墓葬都是平民墓,且附近就是郑州的常庙古城,以此评断此地应是常庙古城附近居民的墓葬区。

高赞岭称,透过此次考古,能够了解该区域的文化性质与年代,获得两汉时期墓葬形制的重要考古资料,将为研究汉代生活习俗、丧葬制度、社会制度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表示,郑州过去的考古中,较少出现两汉的遗迹,这次挖掘填补这段空白经历;目前已收集完出土文物与相关资料,未来将对古人的社会制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小灵通 冥器

又称明器、陪葬品以及随葬品。通常人死后亲属会将死者生前惯用物品、珍藏品与死者一同埋葬,这成为冥器的基本由来。社会阶级产生后,帝王、富人或贵族会根据他的富裕程度或位阶大小,而拥有大小规模不等的陪葬品。在历代墓葬的随葬品中,除了发现生活用品的仿制品外,还有房屋、井、仓、灶、猪圈、家具等模型,能够以此研究当时社会的生活情况与雕塑艺术水准。(赖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