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为何是十六两?──从奈米到光年(四)

一八五二年,美国海岸大地测量局在法国人指导下铸造的一套标准砝码,最重的一枚为五百克,最轻的一枚为一克,总重量一千克,从小到大按倍数递增。(时报出版提供)

中国有一个成语:半斤八两。

半斤是八两,那一斤自然是十六两。

中国大陆菜市场上的一市斤,却是十两,并非十六两,只有台湾保留了半斤八两的老传统

汉代儒生牵强附会

传统中国一斤为何是十六两呢?我们可以听听汉朝儒生的解释。

汉书律例志》记载:

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铢者,物由忽征始,至于成者,可殊异也。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气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阴阳变动之象也。十六两成斤者,四时乘四方之象也。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而平均也。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象也。四百八十两者,六旬行八节之象也。三十斤成钧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终石大也。四钧为石者,四时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也。终于十二辰而复于子黄钟之象也。

千九百二十两者,阴阳之数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也。四万六千八十铢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

汉朝以前,中国已经形成五种重量单位,分别叫做铢、两、斤、钧、石。

这五种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一石=四钧

一钧=三十斤

一斤=十六两

一两=二十四铢

汉代儒生牵强附会,强行将以上重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扯到他们心目中的仁义道德和自然规律上。他们认为:

人类社会有五种道德:仁、义、礼、智、信。所以就形成了五种重量单位:铢、两、斤、钧、石。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所以一两等于二十四铢。

每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地又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四一十六,所以一斤等于十六两。

每月有三十天(原始历法不分大小月),所以一钧等于三十斤。

每年有四季,所以一石等于四钧。

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所以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一石为何等于一百二十斤?

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昼夜有十二个时辰

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一斤为十六两,所以一石等于一千九百二十两。一石为何等于一千九百二十两?因为阴阳之数总共有一千九百二十个。

一石为一千九百二十两,一两为二十四铢,所以一石等于四万六千零八十铢。一石为何等于四万六千零八十铢?因为世界上总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物质,这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物质再乘以一年四季,恰好是四万六千零八十种。

汉代儒生的解释,基本上属于胡扯。

每年有四季,各地有四方,那么一钧为何不等于四斤,却非要等于三十斤呢?

何不等于四两,却非要等于十六两呢?

每年有十二个月,每昼夜有十二个时辰,那么一石为何不等于十二斤,却非要等于一百二十斤呢?

一石等于一千九百二十两,竟然是因为阴阳之数总共一千九百二十个,请问这一千九百二十个阴阳之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

一石等于四万六千零八十铢,竟然是世界上的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物质再乘以四季得来的,请问这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物质分别都是什么?谁做过调查统计?

十六颗星寓意

事实上,无论哪种度量衡,无论哪种换算关系,最初都是在生产和生活当中自然形成的。形成之时,不同度量之间并没有特定的换算关系,是频繁复杂的生产和交换逼着人们去寻找大家都能认可的换算关系。而这些换算关系往往并不是十进制,只有等到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计算和统计的方便,那些不符合十进制的度量单位才会被慢慢淘汰掉。

关于一斤等于十六两,还有一个传说:春秋末年,著名谋臣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称霸以后,弃官经商,他为了规范贸易,发明了杆秤。在秤杆上,范蠡先是刻画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然后又增加了福、禄、寿三星。北斗七颗,南斗六颗,福、禄、寿又三颗,加起来刚好十六颗,每颗代表一两,十六两合为一斤。

范蠡为什么要在秤杆上刻画这十六颗星呢?据说他有很深的寓意:南斗六星掌管出生,北斗七星掌管死亡,福、禄、寿三星主管运气、收入和寿命商贩顾客称量货物,如果缺斤短两,就会缺福、缺禄缺寿,就会被北斗七星把小命带走。

我们不知道这个传说形成于何年何月,但它就和汉代儒生在《汉书.律历志》里的解释一样,都是生搬硬套、胡搅蛮缠。其实范蠡活着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出现杆秤,只有天平,而天平的衡杆上根本不需要刻画秤星

此外还有很多传说,例如说一斤十六两是秦始皇规定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