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黄介正》「冷战」结束30年

专家认为,陆美冲突将演变为新冷战。(图/美联社)

在上个世纪东西冷战对抗高峰时,美国雷根总统于1987年6月飞往西柏林,在布兰登堡门前眺望「柏林围墙」发表著名的演说,向苏联共党总书记喊话:「戈巴契夫先生,拆掉这堵墙!」3年后围墙拆除,东西德统一。

地球这一边的中国大陆,有着更早发端律动。1986跨越到1987年,由安徽合肥爆发并蔓延全大陆150所大学,「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权,反官僚,反腐败」的学潮,导致胡耀邦总书记下台,也成为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导因之一。

从1986到1991年扩散欧亚两个大陆的民主运动,恰好遇上美国的雷根总统、英国的柴契尔首相、德国的柯尔总理等保守派领袖,天时、地利、人和地终结了冷战。回顾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当时在柏林敲打围墙、在北京大字报的青年,如今变成大叔大婶,冷战结束已经30年。

冷战时期分为美苏两大阵营,政治对立,经贸脱勾,军备竞赛全球安全研究聚焦在核子武器,人口走私、跨国犯罪、难民海盗、恐怖主义、粮食安全、气候变迁都算不上是当红的课题。回顾长达40年的冷战,在那个没有全球化与网际网路的时代,虽然必须每天拜访图书馆里的长抽屉与影印机国际关系这个学门,修起课来相对单纯。

美国在冷战尾声,以一场震撼的「沙漠风暴行动」,42天内协助科威特复国,写下「军事事务革命」的现代高科技战争典范,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强权。因冷战结束而获得的「和平红利」,却在长达10余年的「全球反恐战争」中,大量被消耗。后冷战时期第一位总统柯林顿引为自豪的「平衡联邦预算」与「大幅降低国债」,在小布希的「耗费」,欧巴马的「犹豫」,以及川普的「折腾」中,美国总体国力迈向衰退。

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成为世界田径赛规则制定者,也是跑道上长期居于领先参赛者,远远超前第2名以及后面的跑者。冷战时期,曾经有两个第2名:苏联和日本曾经奋起直追而接近美国。

苏联虽然曾为两大阵营对抗的主角,却仅有军事单一面向可堪抗衡,终于在围堵战略败阵而解体。日本以腾飞经济实力,横扫全美地产及制造业,而有《日本第一》的畅销著作,却在美日安保同盟的制约,与《广场协议》的包夹之下,黯然退后。

现在的国际强权跑道上,出现了新的第2名。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力早已超越日本;快速建军的步伐,成为俄罗斯也嫉妒的新霸主。「美国第一」愈跑愈慢,蓦然回首,第2名跑者的手,几乎可以摸到自己的肩膀。

更令华府不安的是,这个第2名不是白种人,不在民主阵营,而是推动「四个全面」,强调「四个自信」,宣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企图以「党管一切」实现「永远执政」,全力跑赢「百年马拉松」,立志在尔后30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北京。

美国以军备竞赛和经贸藩篱的围堵战略,成功地拖垮苏联,赢得冷战;但是以牵引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开放,融入美国制定规则的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却没有达到目标。北京以「反和平演变」及「反资产阶级自由化」,「韬光养晦」撑过冷战末期的「苏东波」;却在美国独撑世界秩序,后冷战时期30年的耗费中,快速地追赶。

从《强权兴衰史》、《文明的冲突》、《软实力》直到《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因博学大儒接力式的把脉与警示,而显示霸权固有其道,却仍成就不了《历史的终结》。

美国有了新的敌人,世界有了新的两极。争霸的主题不仅限于地缘政治、经贸科技与军事战力,还在于国家治理、政治制度与文化内涵。美国有了新的总统,拜登和他的团队要证明如何能「拨乱反正」保持领先。中国大陆不会更换领导人,但是习近平也要能让世界相信「中国永远不称霸」。

上个世纪人类经历残酷的战火,两次世界大战相距不到30年。如今冷战结束30年,而「新冷战」的警报声竟早已响起,我们不禁要问:世界人类有更幸福吗?

(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