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专栏:林祖嘉》结合CPTPP和RCEP 习近平新经贸战略

(图/中新社

11月15日,东协10国与中、日、韩、纽、澳等15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这个协定参与国家的GDP、贸易与人口,分别占全球的30.7%,26.6%与29.5%,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多边经贸组织,其重要性当然不能忽视。台湾地理位置上处于RCEP的中心,而且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总量占对外贸易总量的57.7%,现在台湾被排挤在外,未来可能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

RCEP原本有16国参与,在2011年开始启动协商,经过20多次的协商却一直无法达到共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态度。因为印度与大陆的贸易呈现严重的逆差,他们很担心加入RCEP降税之后,会扩大对大陆的贸易赤字,因此迟迟不愿意签署,最终其他国家决定不再考虑印度,先行签署。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因为CPTPP已经在两年前正式生效,对于未参与其中的国家造成压力,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中国的态度。

《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最早是由太平洋两岸的4个小国所组成,包括新加坡纽西兰汶莱智利,因为规模很小,所以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2005年美国看到太平洋另一边的中国大陆快速崛起,因此当时美国总统巴马说,美国要重返亚洲,并且要带领亚洲。于是美国宣布加入TPP,美国宣布加入之后,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国就相继宣布加入,2008年正式开始协商。不但如此,TPP把开放的标准设定得非常高,其中99.9%的商品列入降税范围,当然也包括了服务业的开放。此外,关于环保议题劳工政策国营事业政府透明与反贪腐等,都被写在条文当中,因此有些人甚至认为是TPP故意把标准设得很高,让中国大陆不易进来。

几乎就在TPP开始协商的时候,东协10国也决定扩大他们的自由化,把原先与他们分别签署FTA的其他6个国家一起纳入,形成多边的RCEP。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可以借由参与RCEP,增加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对抗TPP的冲击,于是大陆也积极参与推动RCEP。2017年初,美国退出TPP之后,剩下来的11国决定把名称更改为《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并且在2018年年底正式生效。在受到CPTPP生效的剌激下,RCEP加速协商,终于在11月中正式签署,预计未来两年内会正式生效,其中大陆签署的态度可以说是最为积极。

其实中国大陆的目的不止如此。2001年年底中国大陆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快速成长,2019年出进口总额分别达到2.5兆和2.1兆美元,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与第二大进口国,因此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大陆是WTO体制下最大的受惠者。不但如此,现在中国大陆也积极利用其经贸实力,扩大对周边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的影响力,一带一路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签署RCEP之后,大陆外交部长王毅立即访问日本和南韩,并且表示大陆将加速推动协商中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希望此一FTA能在RCEP的架构下做更大幅度的开放,并称其为「RCEP+」。在此同时,大陆也宣称,未来不排除加入CPTPP。因为CPTPP的几个主要成员国都与大陆有很高的双边贸易,他们应该会对大陆加入CPTPP表示欢迎。不过,由于CPTPP的开放标准非常高,大陆是否真的愿意开放国内市场来换取加入,未来还值得观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大陆曾经表态说,未来希望能把CPTPP和RCEP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并称之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虽然这只是中国大陆的一项倡议,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对于扩大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其中的政治意涵也清晰可见。

美国在欧巴马政府时代签署了TPP,但是川普一上任就退出,使得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贸影响力大减。现在拜登接手,他说过要重回多边主义,因此美国是否重回CPTPP就是一个观察重点。如果美国不参与CPTPP,中国大陆的影响力就会增加;反之,如果美国再回到CPTPP,或许美国就有一个很好的舞台与伙伴,来持续与中国大陆的经贸竞争

总之,现在「经贸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经贸」,未来中国大陆一定会持续地利用经贸实力来扩大其政治影响力。美国如果只强调政治性的「印太战略」,而没有经贸战略支持的话,他们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可能会愈来愈小,反观中国大陆的影响力可能会愈来愈大。此一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