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钢索上的台湾

萧俊铭

9日,菲国政府所属的船舰台湾渔民进行紧追〈hot pursuit〉并开火,过程中造成我国公民一人死亡。国内声讨声不断,马政府终于在事隔一日之后,对菲国下达72小时之通牒期限与可能之制裁方案与立场,相关边防武力单位也以透过增派船舰方式,宣示护渔与武力自卫之立场。虽值此之时,堪称民气可用,但是,放眼亚洲国际情势,政府也应拿捏后续的演变与风险,掌握「坚定主权立场,审慎处理争端」的原则,谨慎应对。

争端过程中,美国表达各方应有所克制,避免升高地区情势紧张的立场。除了因本案调查尚未全面性与透明的展开之外,最重要的是,这涉及美国「重返亚太」的挑战与稳定南海局势考量

自欧巴马政府执政,撤出伊拉克及阿富汗驻军行动后,一直积极为美国能够「重返亚太」的战略寻求切入,从过去天安事件延坪岛砲击、黄延岛争议钓鱼台岛争议到近日北韩试射飞弹危机等等,都能见到美国积极关切与介入亚洲事务的活动与角色。

军事上,美国国防部于2012年1月所公布的「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防务的优先任务」战略指南,明确表达美国军力应「将不可避免地向亚太地区再平衡」的立场。具体的计划与作为上,除了规划预计在公元2020年以前,美国将把60%的水面舰艇潜舰部署亚洲地区,还宣布将在新加坡部署近岸战斗舰,将海军陆战队驻守于澳大利亚,并以轮换部署方式扩大在菲律宾的驻守军力等等,增强美国军事力量在亚洲地区的存在感与机动性,并进而箝制中国崛起」的威胁势力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贸上,美国也透过介入与主导「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从经贸关系上巩固与深化环太平洋地区伙伴国家之关系,稳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

在此之下,菲律宾势必是其美国在介入与围堵中国势力崛起的重要伙伴之一;特别是在南海问题的处理上与军事部署的需求。但是,经过黄岩岛争端的历史经验过后,美国并未出现轻易展现调动军事武力支持菲国的激化立场,而仍仅以温和的外交途径与政治对话方式,表达支持菲国立场,某种程度上令菲国感到意外与不愉快,但是面临中国的崛起,又有左右难为的考量:在安全保障与黄岩岛争议经验上,仍需高度依赖美国;在经济贸易上,中国的市场又是不能忽视的热区。这也应该是在本案中,菲国政府试图淡化成执法过程意外,未马上诉求美国介入,也未激化提升为国际纷争的考量之一,避免再度与中国正面对抗。

而且,在美国尝试围堵「中国崛起」的威胁思考下,台湾与菲律宾都是不可失去的重要伙伴,任何闪失,都有可能将某方加速推向中国而导致力量失衡;特别是台湾目前的马政府;反而扩张了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对于美国而言,当然不希望此事迅速升高与演变成地区严重冲突,使得敏感的南海问题与布局上,特别在黄岩岛事件后,再度挑动中、菲、美三国的敏感神经与军事威胁感,增加美国重返亚太的挑战性与伙伴立场选择上的难题。特别是使得中国得以趁机「借船出海」,不论是与中国对话或是抗争,只是再次增强中国在亚洲诸国的影响地位。

本次事件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打着「借船出海」的算盘,都是高度获利的局势。一来,可以继黄岩岛事件与经验后,再度借端威胁菲国,提高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影响地位与能量;而另一方面,趁势轻易操作台湾内部群体不满情绪;不论是对马政府的不满或是对菲国政府的不满;转而收拢台湾民心,扩大收拢亲中力量。再者,也可借端塑造中美对话的国际局面,一方面提升中国的大国代表地位,另一方面,也能型塑台湾乃其中国国内属地之主权代表地位。而这一切,都不需要中国出到一兵一卒,光仅是政治性对话与外交辞令,就足以从中获利。

台湾如同站在钢索之上。国内有着高涨的民意压力与反制菲国声浪,对外,又有着敏感且多面向性的国际局势与国际关系难题纠葛。如何掌握「坚定主权立场,审慎处理争端」的原则,不让此次事件造成台湾成为中国「借船出海」的舞台,甚至,台湾因此被矮化成中国国内属地,考验着执政政府的智慧与决心,万不可拖磨踌躇。

●作者萧俊铭,新北市淡水区,大毕,助理。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大家的意见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