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掀高峰? 一张表搞懂「新冠肺炎」和「流感」差异

时序已进入秋冬,不少专家忧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更凶猛。(图/PEXELS提供)

时序已进入秋冬,不少专家忧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更凶猛。究竟秋冬的新冠病例与夏天相比,是否会爆炸性增长?「新冠肺炎」和一到秋冬病例数便达到高峰的「流感」,有可能齐发吗?该怎么有效防堵?

新冠病毒(COVID-19)从去年12月爆发至今,已造成全球严重损失。根据疾管署统计,截至12月10日,全球确诊病例来到6890万2550人,其中有157万1234人因疫病逝。各国无不积极投入研究,希望找出能够对抗病毒药物疫苗

新冠肺炎也有季节性吗?

国卫院感染症与疫苗研究所郭书辰医师表示,秋冬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比夏天更严重的说法,是从往年秋冬罹患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案例比夏季多,而得出的推论,认为夏天因气温较高,不利新冠病毒生存,有助抑制传播。另一个理解是来自2003年对SARS的观察,当时病毒在进入夏天后便销声匿迹,也发现一般病毒在高温环境较不易存活,由此推估新冠病毒可能也有相同状况。「不过,我们从其他国家后来即使季节转换,疫情却未减缓的现象,以及染病率在比较寒冷或较炎热的地区无明显差异来看,气候似乎没有产生特别的影响。」

法国一份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60℃高温下1小时仍能存活,直到92℃接近沸点的情况下,仍可持续加热15分钟,才能完全被杀死。而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也表明,在平均温度5~11℃、且相对湿度较低的城市和地区,新冠病毒的传播数量最多,但热带地区仍造成相当多的病例,可见季节温度和湿度并非关键因素

郭书辰说明,新冠病毒窜出未满一年,无法获得相关病例会随季节变化的确切数据,「秋冬会变得更严重」一说缺乏实证,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病毒将如何活动、传播都尚不清楚。

台湾流感疫情一般约11月开始缓慢上升,至隔年农历春节前后进入高峰期,3月之后便接近尾声。郭书辰解释,秋冬季节转换及冬天寒冷时较容易发生流感,目前科学界也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可能是秋冬气候干燥,病毒能在空气中停留较久、传播距离较远有关;也有人主张是鼻黏膜在吸入冷空气时,无法有效阻绝病毒,因而容易感染致病,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流感或其他病毒所具备的特质,对冠状病毒是否适用仍是未知。」

抵御新冠、流感双袭 彻底防疫才是关键

郭书辰指出,或许是因为台湾人民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防疫得当,今年流感和肠病毒感染率重症死亡率案例均偏少,「大约下降了八成左右!」依疾管署监测的全国流感并发重症累积确定病例(包含本土境外移入)的同期比较资料可看到,今年1~8月总病例数为443例,去年则是1800例。

事实上,不只台湾如此,世界卫生组织于9月发布的消息也提到,其会员国因持续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而采取的卫生保健行为,在阻止流感病毒的传播上亦发挥了作用。

郭书辰认为,这些数据也可用来佐证流感和新冠病毒的传染方式类似,主要分为「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染」,所以防范措施大致相同。日前,美国国家过敏传染病研究院(NIAID)所长Anthony Fauci忧心天气转凉后,民众待在室内的时间增加,可能不利于防疫。

对此,郭书辰说,此理论在台湾较不适用,「对亚热带国家来说,大家反而因为天气热更容易躲在冷气房里。」此外,在新冠肺炎未出现之前,多数人夏季虽久待室内,但流感也没有因此变得更严重。

至于现在仍有多个国家存在显著疫情,甚至有反弹上升之势,他说主要是因为国外边境管理上开开关关、大规模解封,以及放宽社交距离限制等作法,带来防疫破口。「以台湾疾管署目前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严实的隔离检疫作法,大家比较不用担心国外疫情会对国内造成太大影响,但提高警觉、确实做好个人卫生管理,对有效封锁还是非常必要。」(本文摘自《大家健康杂志》2020.11)咨询/郭书辰(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级主治医师

采访整理/郑碧君

抵御新冠、流感双袭。(图/大家健康杂志提供)

《大家健康杂志》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