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务性协商」启动两岸对话

(图/总统府提供)

英文总统拟邀请七大工商团体研商疫后经济策略。据闻,届时业者将呼吁政府提出足以承接「九二共识」,且对岸可以接受的新论述,让两岸能恢复对话

防疫及振兴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台湾当然无法置身事外。谈台湾经济,总脱离不了两岸关系。仅管处在疫情严峻和两岸关系紧张的状态下,台湾去年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出口仍达1514.5亿美元,大幅成长14.6%。陆、港两地占我整体出口比重达43.9%,攀升至历史新高。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业者心知肚明。所谓和气生财,大家都希望两岸维持好的关系。

2016年民进党执政后,中共因蔡英文总统不接受「九二共识」,片面关闭两岸协商大门。两岸只靠隔空喊话传递讯息,不免出现错估和误判,亦使两岸关系每况愈下。不仅台湾工商界期盼恢复两岸对话,拜登政府最近也释出同样的讯息。美国为她自己的利益,不愿卷入两岸争议;两岸则是各有坚持,不惜牺牲共同的利益。

我认为两岸若在「九二共识」的争议中打转,恢复对话的可能性几近于零;要民进党政府找到「九二共识」的同义词、提出对岸可接受的新论述,也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其实,蔡英文总统早在2016年的就职演说中,就已藉《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对「一中」和「两岸同属一中」做了间接表述;但对岸的回应却是先肯定、后否定。我判断,对岸认为这是蔡的「自我定位」,并没有定位两岸关系,至少没有像马总统提出「不会把『一中』表述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独』」那样的说法。

两岸能否恢复对话,关键在双方主政者意愿。「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意愿,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办法,而办法就深藏在历史经验当中

首先,在国民党执政下,形成「九二共识」的「九二会谈」,就是为了处理两岸民间交流衍生的公权力问题。目前由民进党执政,两岸也可从事务性协商起步。由于时空环境不同,两岸交流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但说不定民、共双方能经由今年的「2021会谈」,形成更为与时俱进的「2021共识」。

其次,民共过往也有交手的经验,并未受到「九二共识」的制约陈水扁2000年执政,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就顺利推动「小三通」,并于2003年1月26日,完成两岸「包机直航」的佳作

再次,两岸「海基会」、「海协会」的组成,就是当初为了避开官方接触而设立的「白手套」,故不应落至目前「已读不回」的下场。两会的功能是「为人民服务」,应该让它们动起来!

最后,两岸智库经过数十年的交往,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公谊私交,不应受政治因素影响,而有动辄得咎之感。即使智库背后带有官方色彩,那又何妨?这样不是更能够提供建言,更有落实为政策的可能性吗?

从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以来,两岸政治敌对已造成两岸民意对撞的恶性循环,网路上充斥打杀谩骂之声。但调查显示,在世界多处弥漫「反中」的气氛下,台湾民众反而是对中国大陆最友善的。如果文化落实于日常生活当中,则台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绝不少于中国大陆。这不是任何「去中国化」的意图所能办到的。

我一直相信,两岸的问题自己无力解决,要听别人「说三道四」,那是两岸执政者耻辱;两岸非要兵戎相见才能解决问题,那是两岸人民的悲哀。我要再次提醒,对蔡总统而言,今年(2021)是与对岸展开对话的唯一机会;否则明年(2022)台湾进入选季后,她任内的大陆政策将会是一张「伤痕累累」的成绩单。对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而言,他或许有较多的选择空间,在对台政策的成绩单上补白,但将面对一个不介入却也不会袖手旁观的美国。

两岸执政当局目前最大的共识是交流。台湾推动交流是求生存,中国大陆推动交流是为发展。我希望,对岸基于民族利益考量,视台湾生存有利于大陆的发展;台湾基于民之所欲的考量,视大陆发展有利于台湾的生存。(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