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湾医生的土楼春节

(原标题:一位台湾医生土楼春节)

新华社福州1月3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许雪毅)一个是台湾客家小伙,一个是福建客家姑娘,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读书时结缘。喜结连理6年,“80后”的台湾医生陈柏睿第一次和妻子张金燕回福建土楼过年。对他们来说,这个土楼春节特别难得。

夫妻俩都在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当医生,节假日免不了值班。“我值班两天,她值班两天,好几年,我们的春节只能在福州度过。”陈柏睿说。

今年,因为陈柏睿还在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以医院没安排他春节值班,只安排张金燕值班一天半。

1月25日,从上海回福州的第二天,陈柏睿就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闽南,开车5个小时,回到张金燕娘家所在的南靖县书洋镇书洋村。

书洋镇是著名的土楼之乡。全镇遍布数千座大大小小、或方或圆的土楼。当初,得知生于1984年的儿子情定同龄的土楼姑娘,陈柏睿的爸爸妈妈从台湾苗栗来到南靖“一探究竟”,很快认可了这段“两岸客家情”。

台湾苗栗是客家大县。曾在中学教授语文、地理的陈爸爸、陈妈妈,对闽南客家土楼兴趣盎然。同为客家人的他们,用客家话和张金燕的亲朋好友聊起家常来“毫无违和感”。

虽然苗栗客家小伙陈柏睿不怎么会说客家话,春节期间到土楼里走亲访友,还需要客家姑娘张金燕当“翻译”,但这位“客家女婿”融入得很快,除夕当天,就跟着岳父岳母和妻子,来到方形土楼中间的张氏宗祠,拈香叩拜,祭祀祖先。

客家人敬祖穆宗。无论海峡东岸还是海峡西岸祭祖都是客家人过年期间非常隆重的一项活动。“在台湾苗栗,我们逢年过节也祭拜祖宗。相对而言,感觉南靖这里的祭拜仪式更正式、习俗更讲究。”陈柏睿说。

祭祖也是增进宗族团结的机会。陈柏睿发现他走进了一个“熟人社会”,“整个书洋村里,好多户都姓张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亲缘关系。几乎每家每户都认识,走到哪里都知道谁是谁。”

一开始乡亲们好奇地问张金燕,“你的爱人是哪里的”,知道陈柏睿来自台湾苗栗后,大家很快接纳了这位“海峡对岸的客家人”。

陈柏睿也“入乡随俗”地体验了土楼人家“走亲戚”吃年夜饭的热闹氛围。“除夕晚上,我们先在亲戚家吃了一顿,回自己家又吃一顿,随后去另一家继续吃,这样的串门很特别。”陈柏睿说,印象最深刻的是16个人同桌吃饭,还有亲戚家的牛肉丸辣椒酱味道很赞。

对平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陈柏睿来说,这个春节难得放松,而最重要的任务是带好孩子。儿子四岁,女儿两岁,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陈柏睿和儿子玩“击鼓传花”,逗儿子表演猴子打拳、唱儿歌,把他高高抱起,又给女儿买“仙女棒”小烟花,让她不要一听到村里震天响的鞭炮声就吓得直哭,而是慢慢适应。

往年,陈柏睿的爸爸妈妈会来福州,三代同堂共度春节。今年,因为老两口刚从美国回台湾,陈柏睿不愿父母舟车劳顿,就把一双儿女在土楼过年的情景拍下来,通过微信分享到岛内一家人跨越海峡其乐融融

作为医生,小两口的这个春节并不能完全交给土楼。“我的研究方向是皮肤感染科,爱人是皮肤美容科,我们都属于皮肤内科。”陈柏睿说,对这份工作,我们都很珍惜。

2009年,福建在大陆率先开放事业单位招收台湾学生。次年,陈柏睿跟随张金燕来到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从2011年结婚,到后来申请住房公积金,以及2016年开始在职攻读博士,一路走来,陈柏睿真切感受到闽台交流合作各方面“先行先试”的利好。

他也在为这份美好的际遇继续努力。春节过后,陈柏睿计划开车把孩子的外公外婆一起带到福州,然后回上海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没有理由辜负目前的一切,我想做得更好。”他说。(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一位台湾医生的土楼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