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DRDO成立63年 为何军事研发仍难突破

印度国防研发不仅经常出现大幅延宕,军方对其成果往往也不甚满意。图为印度空军光辉战机。(图/印度空军脸书

欧亚时报》(The EurAsian Times)报导,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DRDO)已成立63年,但不仅计划经常出现大幅延宕,军方对其成果也不甚满意;曾在该组织工作近35年的科学家古普塔(Ravi Kumar Gupta)指出,主要原因在印度容易自外国进口武器官僚体制干扰和缺乏资金等。

自1958年创立以来,DRDO已研发出「烈火」(Agni)系列陆基弹道飞弹、「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弋飞弹、「光辉」(Tejas)轻型战机、「阿琼」(Arjun)主力战车设备。但《欧亚时报》指出,DRDO立下诸多承诺,但往往无法全数兑现,主要研发项目也经常面临不应发生的严重延宕;且军方对其成果大多不太满意,经常不愿使用,让印度长期位列世界国防产品进口大国

如「光辉」自1980年代开始研发,却直到2015年才交付,且交付后立即遭印度主计与审计总署(CAG)质疑存在航速航程、自卫能力等缺陷;「阿琼」则自1972年受命研发后,直到2004年才将首批量产型战车交到印度陆军手中,且由于对性能不满,在政府决定增购「阿琼」后,军方也要求须进行改良后才愿意下单

古普塔表示,由于印度1950年独立后,为尽快让国防安全体制上路,在武获政策上以进口为主;且其是英国协的一员,容易自英国取得武器装备。在长年累积下,印度国防自主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另外,DRDO自主性不足,且在研发突破上最需要的创新与变革,更是处处受到官僚体制干扰;科学家们最后往往选择延续或改良现有成果,而不是技术突破。且DRDO获得的经费不足,以在整体国防预算中的比例来看,印度花在研发上的经费仅占约6%,远低于美国的12%以上。

古普塔建议,DRDO应与印度民间企业合作,不仅打造完整的国内产业链,也增加国防创新的机会。他还指出,该组织应着眼于太空网路等新领域,提前准备协助印度因应这些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