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遍地開花—無酒精佐餐飲
「有酒精Paring?还是无酒精Paring?」——最近,法菜Fine Dining餐桌上,此话几乎已成标准固定问语。
台湾餐饮圈的食饮佐搭发展一日千里,到得近来,更大步跨出酒的范畴,无酒精Paring更进一步蔚成气候。图╱叶怡兰提供
这几年,台湾餐饮圈的食饮佐搭发展一日千里,感觉上,开瓶费、单杯酒等初阶讨论仿佛还是不久前的事,没料到短短时间内,由侍酒师精心选配、与套餐菜单同时推出的一套三杯、五杯甚至每道菜各配一杯的佐搭酒单竟就这么逐渐风行成家家必备;到得近来,更大步跨出酒的范畴,无酒精Paring更进一步蔚成气候。
此股风潮之崛起,首先当然和Fine Dining益发普及,食客面向渐广,爱美食却不见得爱酒擅酒能酒、以至开车不能饮酒者越多,为符合需求,提供非酒精佐餐饮确有必要。
其次,则是西菜Fine Dining创作的越臻多元蓬勃,菜肴之外,有关佐饮的探索与展现也成一大重点;早从多年前起,各地名厨餐厅里,各种新创搭配已然发端,比方「茶佐餐tea pairing」、「果汁佐餐juice pairing」,都陆续领有一席之地。
到现在,值得注意是,单单果汁、茶似是渐觉局限,往前迈步,此刻当道是「调饮」,也就是所称的「无酒精Paring」。
调饮的优势,在于结合先前的茶与果汁pairing的两方特色、各自弥补原有之不足——单只有茶,茶性温润清雅,但往往略显空灵,能相敬如宾、火花却不够壮丽;单只有果汁,则常流于明媚可口,不够个性。
互为携手,方能合茶气之香冽与茶单宁之结构与线条以及花果植物之缤纷,同时兼容我个人认为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佐西菜关键——酸味元素,大大拉高宽广度和可能性,与料理共鸣交欢;也才能与已然通行数百年,类型类别包罗广大、理论法则完整分明的葡萄酒佐餐分庭抗礼,达致餐酒佐搭世界里视为最重要目标的「一加一远大于二」、「菜更好吃、饮品更好喝」的美味加乘效果。
尤其无酒精Paring之长,在于素材的益发多样、无所制限:茶、果、花、谷、豆、香草香料植物、渍物的撷取、运用、交揉交融,并开阔援引从茶艺或调酒世界、亦或是本身厨艺领域而来的种种技法:如冷萃热萃、浸渍、澄清、发酵以至加气、充氮、烟熏等手法丰富或改变质地,纷呈多端,目不暇给。
所以,有别于酒搭餐的总由侍酒师执掌,无酒精Paring颇常见由主厨亲自跨刀,或是从既有菜肴之食材与味谱延伸而出,或从香气滋味脉络的或相似或相呼或对映着手,宛若厨艺版图的另一重拓展,食与饮各见挥洒。
然而此般遍地开花荣景里,一路尝来,以长年习于、乐于葡萄酒佐餐如我之所历所感,精彩之搭固有,但坦白说,让人迟疑沉吟者也不少……
对我而言,首先问题较大是「甜」。不知是否从传统调饮、调茶思维而来,极高比例都带有一定的甜度,纯饮固然讨喜,然佐餐之际多喝不免发腻,影响味觉的敏锐与清新,也易生饱胀感。
同理,其次是「浓」,或说「用力过猛」,素材质地过于厚重、或是野心勃勃想将各种风味调足调满,不够清透爽劲,遗忘了佐餐饮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佐」而非喧宾夺主强压主角,少了我认为传统佐餐饮必有应有的,让料理说话、与料理唱和的留白和间,着实扫兴。
但有时情况则相反,一意只想着烘托、衬搭,有些甚至将之视为「酱汁」,意图不仅仅是「佐」,还是菜色表现的一部分——创意可嘉,然而也常碰到拿捏失当,导致纯饮难能入口、只能与菜同食,失却了饮之乐趣,也是可惜。
※ 提醒您:禁止酒驾 饮酒过量有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