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陶博馆首档「保护级」个展 探讨马来西亚原民文化
莺歌陶博馆开馆以来,首档「保护级」的个展将展开,主要探讨马来西亚原住民文化、宗教及性别议题,12岁以下孩童需家长陪同参观的展览现正展出中,许多家长趁机对小孩做机会教育,建立尊重不同文化的观念,意外获得热烈回响。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属莺歌陶瓷博物馆即日起至9月6日止,于1F阳光特展室展出「土神祭声之巫─杜尔陶艺个展」。1980年生的杜尔,是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华人,曾任美术老师3年多,求知若渴的他,2012年带着新台币3万元只身来台,攻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
杜尔以马来西亚原住民文化为出发点,作品深入探讨生命的结束与开始,并用熏烧保留陶土原色及强烈的表现手法,震撼人们的视觉感官。由于他的作品很特殊,受到许多关注,杜尔对此表示:「用嘴包容多元,不如用身体实践!这不单只是展览,而是带入一种文化」。
▼杜尔与《聚巢鼎》。
本展共展出57组件作品,展场入口及展间内的装饰,是杜尔亲手折的纸花,含有祈福之意,同时象征祖灵之眼,整个展场重现祭坛原貌,再依照作品的层次,循序渐进分成3个部分。《聚巢鼎》是他在创作中,父亲过世后完成的第一件作品,蕴含对父亲的思念、母亲的亏欠及异乡的孤寂感。《守护神兽装置—归》中叶子是乘载灵魂的船,12只神柱代表12个时节的守护者,营造生命尽头之境。《唱细精龙装置—生》则是代表生命的起始,说明原住民文化中,对繁衍的崇拜之意。其它精彩的作品,推荐大家亲自来一趟,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陶博馆馆长陈春兰表示,「土神祭声之巫─杜尔陶艺个展」是开馆15年以来首次推出的「保护级」展览,因为多件作品以男性生殖器官呈现原始意涵,为了兼顾艺术的多元性与教育性,除了在各入口标示建议12岁以下孩童需家长陪同外,现场也加派人力,贴心地提醒参观民众,并希望大家以开放的心胸来欣赏本展,尊重各种不同的信仰。
▼杜尔与《唱细精龙装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