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沟油」当燃料 陆首架生物航煤跨洋航班飞抵美国
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海南航空HU497航班波音787型客机,在台湾时间22日凌晨跨越太平洋,降落在美国芝加哥欧海尔国际机场,这是大陆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据了解,若大陆将所有的石油航煤替换为由餐饮废油为原料的生物航煤,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种了3亿棵的树。
这次用于跨洋商业载客飞行的生物航煤是由中国石化下属的镇海炼化公司生产,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并以15:85比例与常规航煤调合而成;本次由海南航空总裁、机长孙剑锋驾驶的「绿色」航班从北京国际机场起飞,共搭载186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航班全程6100海里,飞行11小时41分抵达美国芝加哥欧海尔国际机场。
孙剑锋表示,气候变化已成当今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也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必然选择,海航再度联手中国石化、波音,执飞国际航线生物燃料航班,全程飞行都很顺利,跨越太平洋,顺利抵达芝加哥,意义非凡。
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审定司司长徐超群表示,生物航煤是全球航空燃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绿色可替代清洁能源,推动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航煤的研发和应用,是我国切实打造绿色低碳航空的一次重要创新。
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中国石化在生物质燃料的研发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国内前列,生物航煤低碳环保,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有可能改变餐饮废油流向餐桌的扭曲走向,探索其并变废为宝的绿色通道,意义重大。
据了解,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适应的原料范围广泛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微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在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可减少50%以上,还能解决了餐饮废油处理的难题。
中国民航局在2012年2月28日正式受理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适航审定申请,并成立专家小组对1号生物航煤的全套生产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进行了严格审查,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验证和试飞验证,并于2013年4月24日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专家组历时两年最终审定认为,于2014年2月12日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可投入商业化应用。
据了解,1吨石油基航煤会排放3.2吨二氧化碳,中国大陆目前一年的航煤消费量约3000万吨,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每吨生物航煤至少减排30%,一年可减排的二氧化碳高达3300万吨,相当于种了3亿棵的树或是2000万辆小客车停开一年。
▼海南航空总裁孙剑锋。(图/翻摄自民航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