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和平正义 二二八如何再出发?

记者谢佳凌专题报导悲惨的228事件,到现在已经65年;回顾数不清的痛苦,追不完的真相,由国家成立的二二八基金会,除了每年举办追思纪念、守护受难家属心灵,未来更重要的,将是推动更多人走进纪念馆了解历史,永远避免悲剧重演。

发生在六十五年前戕害台湾人心至深,持续到今天都尚未完全平复的228事件,在过去曾长达四十年噤若寒蝉,被视为社会最大禁忌。如今,受难家属与民众,能够在每年228严肃追思,抚慰伤痛,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便是由政府成立,于1995年成立的二二八基金会一手主导。

台湾于1987年解严后,社会各界发起228平反运动,积极要求政府道歉、赔偿、公开史料、建立纪念碑、纪念馆等等,并订定228为国定假日。政府为努力化解仇恨,乃决定以抚平历史伤痛,促进族群融和原则,不但在1992年将「228事件研究报告」公诸于世,1995年在台北市二二八公园兴建「228纪念碑」,1995年4月公布「228事件处理及补偿条例」,更在同年10月由行政院成立「财团法人228事件纪念基金会」。

本身也是受难家属的基金会执行长廖继斌,面对复杂而且年代久远的悲惨事件,每年除了专心办好追思纪念活动,宣传和平真谛外,平时的工作则是秉持基金会物质补偿与精神抚慰原则,受理有关228补偿申请、核发补偿金;而回复受难者名誉、促进社会公义,持续调查追真相也是基金会重点工作。

但打开历史纠结毕竟不是简单任务,每当社会对228有歧见时,基金会的说明和厘清工作也越显重要。廖继斌说,基金会多年来只要有质疑的人上门,不仅工作人员会耐心解释,他也会亲自带着对方,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检验历史;甚至当有少数所谓外省籍朋友,不满228似乎只补偿、抚慰本地人,他都会小心翼翼仔细说明。

廖继斌解释,当遭受国家暴力受难者,证据上找或许还有档案,但当时发生的殴打追打,以致外省籍朋友受伤害,在实证上确实比较难找答案;例如某位老兵,控诉他当年遭街上人殴打,身上也确实还存在伤痕,但根据补偿条例,找不到具体事证下,也只能备案继续追查,但基金会绝不会只针对本地人补偿抚慰,毕竟那个悲剧是所有无辜人民承担,政府的抚慰一定要公平合理

至于228基金会未来走向,廖继斌表示除了补偿家属与追查真相,这些年正积极与各中央机关讨论合作,以排定参观纪念馆、安排历史说明为课程,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228事件;毕竟最有公权力公务员,必须更真正了解当年问题,永远避免对立冲突的悲剧重演;他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千多位中央机构的人员参观聆听,这个工作也会一直持续下去,甚至让学生也都能参观了解228事件,从基础教育体会和平的可贵。

真相出炉,落实平反,归还社会公平与正义,才有机会带来真正宽恕与和谐。针对近年来,包括电影《赛德克˙巴莱》、《天马茶房》,甚至叙述光州事件的南韩电影《华丽的假期》,都显示可以用电影故事,记取历史的教训。至于二二八基金会有无可能来推动呢?228基金会研究员柳照远认为,《赛德克˙巴莱》毕竟是对外国人,《华丽的假期》则关系到南韩人民政治成熟度,在台湾目前仍存在政治歧见之际,想筹拍一部敏感,甚至阐述228电影,在现实面还有极高困难度;但放眼国际经验,用一部好电影来说故事,借由声光影像记取历史教训,绝对是一个正确和未来目标。

近来,部份人在回顾六十五年前悲剧的同时,再对照之前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批判香港人民回归后,与中国大陆游客经常发生的生活冲突,担心有没有可能也会出现在两岸日渐频繁交流的台湾?柳照远则认为,虽然目前两岸人民不同的生活经验确实会带来些许不习惯,但历史毕竟是一面镜子,不论两岸哪个政党,应该都会看见1947年那场228的惨痛教训,即使真有一天要面对更敏感问题,也一定会无比小心处理,不再损人伤己。

历史不能遗忘,经验必须记取!228事件后,历经38年的戒严,平反运动才得以展开;228基金会走过初期赔偿、纪念活动与抚慰后,之后积极朝向真相探讨以及历史、教育转型,或许有很多人认为做得还不够多,但那么巨大的历史洪流,那么悲苦无奈的事件,要如何继续落实还原,实践社会转型正义,每个人都有责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