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觉醒神剧」? 《弓蕉园的秘密》是与非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星马华人国族认同是与中国本土同步的,所以从清末就是支持满清政府、维新派与革命派的都有,照片摄于新加坡晚晴园。(许剑虹摄)

最近公视播出了一部名为《弓蕉园秘密》的电视电影,从内容的表现来看,可以说是继《返校》之后,又一部具有「觉醒风格」的神剧。为什么说这是一部可与大陆「抗日神剧」相提并论的「觉醒神剧」呢?因为这部电影很巧妙的把同性恋题材与白色恐怖、华侨政策还有侨生的国族认同议题通通捆绑在一起,试图把戒严时代国民党形塑成一个反对性别平等、压迫基本人权而且还强调血统主义的极右翼保守组织。毕竟,「中国国民党与所有的进步价值为敌」是泛绿阵营一直以来试图营造的荧幕形象,但这种想定,却未必经得起当前政治现况与历史事实的检验。

《弓蕉园的秘密》因为将其中一位主角的人设设定为马来西亚侨生,所以里面也安排了国民党职业学生试图招揽女主角入党的剧情。其中最具政治性的一幕,大概就是该名职业学生招收侨生入党时,出现了「华侨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就该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对话笔者认为,与其争论这段对话是否曾经发生过,还不如从迎合当代「觉醒青年」政治倾向的角度来理解,可能还更实在。

当年有没有这样的职业学生?又有没有如《血统的原罪:被遗忘的白色恐怖东南亚受难者》所描述的那样,为了业绩陷害无辜马来西亚侨生陈钦生入狱的党国特务存在?笔者相信这些人都是存在的,但是否因为这些案例的发生,就表示存在逼迫马来西亚侨生当「中国人」,或者逼迫马来西亚侨生入党的政策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笔者许剑虹本身也是自美国归来的华人,最讨厌从某些长辈口中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流着中国人的血,就必须要向着中国」。讲这种话的长辈,有许多是立场比较深蓝的大中国主义者,可他们往往连自己口中的「中国」到底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十分混淆,想要从现代主权国家国籍法的观念来框定他们的认同,基本上是缘木求鱼。

而这些深蓝长辈当中,确实不乏当年被党国体制吸收成为特务或者职业学生的人,这确实是一段国民党不怎么光彩的历史。可这是否代表整个威权时代的国民党政府,都是认为「你流着中国人的血,就必须要向着中国」的血统主义者?以蒋中正为代表的中华民国最高领袖,是否就完全没有对以血统为依归的华侨政策进行检讨呢?关于这点,我们还是要先从华侨与华人的不同谈起。

抗战末期回国参加空军,投入对日作战的B-25飞行员何永道教官,证明早年星马华侨的祖国情节相当强烈。(图/何永道教官亲自提供)

东南亚华人是怎么来的?

要如何区分华侨与华人?华侨与华人同时包括旅居海外,但是又具有中国血统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具有中国国籍,后者则在法律上完全归化侨居地,成为外国人。而以美国、加拿大还有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大国多数允许或者默许双重国籍,因此定居在这些国家的华人当中有许多人同时又具有华侨身份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承认双重国籍,中华民国在欧美侨社里的活动就相对比较吃香,而且1926年成立的侨务委员会长期以来奉行血统主义,认定凡是有中国血统者都属广义上的中国人,所以对华侨与华人提供同品质的服务。东南亚的情况则相对比较复杂一些,因为华人大规模移民东南亚这件事情,本身就与欧美殖民东南亚的历史紧密的捆绑在一起。

尤其定居在马来半岛上的华人,从19世纪开始就是为了平衡马来人印度人的人口,而在殖民政府安排下大规模移入的群体。华人靠着本身的勤奋还有与欧洲殖民统治者的合作,在东南亚取得经济上的优势,但英国人、法国人还有荷兰人却不愿意真正接纳华人为自己的国民。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多数东南亚华人还是维持着华侨的身份,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中国人」。

然而华人在经济上的优势,还有他们与欧洲殖民统治者的密切关系,都让他们成为东南亚各民族痛恨甚至于仇视的对象。民族主义的时代伴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也降临马来半岛,但马来人、印度人及华人却有着各自的民族认同。当年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华人,心里惦记的始终还是中国的革命,而对大马的独立运动丝毫不感兴趣。

此种态度,自然让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在50年代独立之后对华人产生高度的不信任感。尤其以华人为主体的马来亚共产党,还发起了针对马来亚民族的共产主义运动。这让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越南、泰国以及缅甸等国都对中国产生了忧虑,认为中国可能会以华侨华人为第五纵队,重新恢复往日在东南亚的霸权地位。

所以对于持双重国籍的华人,东南亚国家是相当不信任的,认为他们在取得本国身份的同时,可能还暗中替两岸的中国政权服务。于是他们从50年代开始纷纷颁布国籍法,要求不想回台湾或者大陆的华侨归化为本国籍,同时必须抛弃中国国籍。中华民国政府为了华侨到底该不该归化,到底还是不是中国人这个问题,还一度与许多东南亚反共盟邦陷入争执。

悬挂在新加坡空军博物馆的新加坡空军首任司令刘景泉照片,他同时是马来西亚华侨,也是打下过米格机的中华民国空军英雄。(许剑虹摄)

大马华人的国家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要等到1980年,才正式颁布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国籍法》,可是毛泽东为了避免给予周边邻国中共要恢复古代王朝时期朝贡体系的印象,仍对外强调凡是加入外国籍的华人就不再具有中国人身份。周恩来开宗明义表示:「华人一旦加入所在国的国籍,这些华人就不再拥有中国国籍,应当效忠入籍的国家。」

马来西亚是在1957年脱离英国独立,该国华人随着1963年《国籍法》的颁布,通通成为了马来西亚联邦国民。也是在确定了大多数华人效忠的是马来西亚,不是中华民国以后,马来西亚才允许中华民国在首都吉隆坡设置领事馆。而马来西亚联邦决定承认中华民国的原因,无外乎是因为中共仍在背后支持马共的暴力革命。

纵然马来西亚华人在法律上选择了马来西亚,可是长年的国家认同又岂会因为新法律的颁布而立即转变?就如笔者前面所言,马来西亚华人已经习惯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联系到一起,所以从辛亥革命开始到对日抗战,他们称得上是无役不与、通通参与。毕竟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本来就出生中国,就算是出生在英属马来亚的第二代,还是受父辈的影响而认同中国。

比如1920年出生怡保的何永道老先生,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昆明报考空军官校,成为中美空军混合团第1大队第1中队的B-25轰炸机飞行员。出生马来亚,如今具备新加坡国民身份的他,因为在抗战期间效力中华民国空军的经历,从来不怀疑自己是中国人。而在那个国籍认同处于转换期的阶段,许多东南亚国家也未必不愿意重用还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东南亚华人。

较何永道晚些加入空军的刘景泉教官,同样来自马来亚霹雳州怡保市,他在随政府迁台后,曾于台海空战期间创下击落中共一架MiG-15战斗机的纪录,是名符其实的空战英雄。后来李光耀为新加坡建立空军,寻求中华民国的协助,刘景泉也就这样前往新加坡,甚至官拜新加坡空军首任空军总司令,有趣吧!他是一位「具有中华民国国籍、马来西亚华侨,然后当上新加坡空军总司令」。其实,新加坡同样不承认双重国籍,可是为了追求国家的军事现代化,仍灵活允许自认为中国人的人才掌握空军大权。

「侨生」政策之所以存在,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当时英美需要中华民国协助对抗马来亚共产党,图为抗战胜利之际,仍以中华民国为正溯的马共在纪念双十国庆。(图/梁元明先生提供)

侨生政策的时代背景

从何永道与刘景泉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人的认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改变的。刘景泉固然是马来西亚出生的华侨,但他还是在与新加坡政府合约届满之后返回自由中国,并于2015年在台湾去世。让我们把时空背景拉回到50年代到90年代的马来西亚,许多华人一辈子都以中国人自居,并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由「中华民国华侨」转变为「马来西亚华裔」而立刻改变。

更何况中华民国的侨务委员会,仍从血统主义角度出发,将华侨与华人都视之为服务对象,于是就有了侨生政策的操作空间。根据《侨生回国就学及辅导办法》,凡是有中国血统的海外华人子弟,无论他们是否具有中华民国国籍都属「侨生」。尤其是在那个台湾需要与大陆争正统的冷战年代,所有回台湾就学的华人子弟都符合「侨生」条件,无论他们有或者没有中华民国国籍。

虽然在法律上,这些没有国籍的华人学生都不再是法律上的中国人,不过中华民国政府仍透过「侨生」政策,让他们成为「精神中国人」。于是就有了当代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发生,比如马来西亚侨生要接受中华民国的军训,或者向青天白日满地国旗与蒋中正肖像宣誓效忠的情形。尤其是吸收侨生加入中国国民党这点,引起了马来西亚政府的反感。

然而,伴随这些「怪异现象」而来的是「好处」。来台湾就读的华人学生也因为接受「侨生」政策的关系而真的获得许多优惠。比如从抵达台湾开始,从食衣住行方面接受来自中华民国政府的照顾,还有大专院校考试时的加分优待等等。同样都是来自马来西亚,马来裔或者印度裔的学生就绝对无法在台湾取得这些好处。甚至可以说,相比于台湾本地具有中华民国国籍的学生,「侨生」像是一群VIP会员。

优待与义务本来就是相应而生的,因此马来西亚的华人学生,既然接受了政府的「侨生」政策安排来台就学,说明他们对于自己「精神中国人」的认同没有异议,又怎么能说「国民党逼迫他们当中国人」呢?另外,以冷战时代国际政治环境来看,当时的美国与英国都支持中华民国的「侨生」政策,其目的是为防止华人被中共,或者马共吸收而去。显见「侨生」政策或许不符合当前的意识形态,但是在当年,却也有其能够长期存在的特殊时代背景。

今天的新加坡华人是新加坡人,马来西亚华人也是马来西亚人,可是对于80年前回国参战的何永道而言,他还是无法忘怀自己身为中华民国空军军官的岁月。此照片拍摄于何老英雄自宅。(许剑虹摄)

切勿陷入「以今论古」的陷阱

美国与英国从和中共竞争的角度出发,允许或者默许中华民国政府在海外宣扬自己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侨生」政策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回到那个两极对抗的冷战时代,绝大多数的华人与华侨对中国,还是有一种难以摆脱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民族情怀,而且贸然放弃对中国的论述,只会便宜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共得以站在民族大义上把华人华侨全部收割而去。

于是西方国家做出了妥协,宁愿让实质统治范围只剩下台湾、澎湖、金门与马祖的中华民国政府继续代表整个中国,以确保海外华人不至于认同对岸,进而助长马共、越共甚至于菲共的壮大。这确实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却也是在那个时代必然出现的现象。「侨生」政策确实也不合理,但仍然因为时代的需要而被政府推出。

事实上,国民党内不是没有人对「侨生」政策产生过质疑。蒋中正就在1969年3月24日对「侨生」政策进行通盘检讨,取消了「侨生」接受军训的安排。之后,海外青年讲习会上,侨务委员会也取消了「侨生」向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和蒋公肖像效忠的仪式。显见国民党的领导阶层,并不是没有意识到「侨生」政策的问题。

侨委会受制于其本位主义,虽然直到今天都还维持「侨生」政策,但自从中华民国政府2000年修改《国籍法》后,现在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要以「侨生」或者「留学生」的身份来台就学。至于未来是否会完全撤销「侨生」政策,笔者不在这里做出任何结论,但是我相信任何不符合现实逻辑的政策都会因为没有市场而被逐渐淘汰掉。

「侨生」政策能否存在,最大的关键不是中华民国政府还要不要「侨生」政策,而是来台湾读书的华人要不要这个政策,他们手中才握有真正的决定权。至于白色恐怖,无论受害者是中国人、台湾人还是外国人,都是我们应该谴责的历史罪恶,没有必要在此为国民党辩护。不过硬是要以「侨生」政策来栽赃国民党「逼迫海外华人当中国人」,此举就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了。

(本文得到军史研究者许剑虹先生的许可刊载,在此铭谢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