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爆多 小琉球拟总量管制

小琉球著名景点花瓶岩,是热门浮潜地点,每到假日,下水的人潮就像下水饺一样。(本报资料照片

小琉球游客超量影响生态环境问题已久,却一直无太大进展行政院海洋委员会将于21日在小琉球召开「因应小琉球游客增加对海洋生态影响研商会议」,针对是否扩大小琉球潮间带保育区,及订定登岛游客人数总量管制可行性2项议题讨论。

小琉球近几年来观光人数年年破纪录,大量人潮让环境不堪负荷,虽然政府民间单位近年来制定并推动许多有利环境的政策行动,例如潮间带总量管制及海滩货币琉行杯等,但面对庞大游客量造成的压力,似乎是杯水车薪。

统整国家海洋政策的海委会因此决议邀请各政府及民间单位开会,研商可兼顾旅游品质及海洋生态保育的政策。讨论包括扩大小琉球潮间带保育区、订定登岛游客人数总量管制2项议题。

小琉球2015年公告设立「自然人文生态景观区」,将杉福、渔埕尾、肚仔坪蛤板湾龙虾洞5处潮间带划入景观区范围,目前仅杉福、渔埕尾、肚仔坪3处设有管制站。管制站同一时间最高游客放行数分别为300人及500人,每年12月至隔年3月封闭休养。随着游客增加,管制措施强度是否需要提升?该不该扩大潮间带保育区的范围?有必要再研议

另外管制小琉球登岛游客数,或征收登岛费的声音一直不断,却因地方观光发展居民生计的「神主牌」,无人敢真正提出讨论。海委会列出数据,去年8月小琉球观光人数5万6750人,同月岛上设籍人口仅1万2115人,达4.68倍。

如此庞大人潮不仅增加岛上垃圾量,对废污水处理基础公共设施及生态环境都是极大负荷。几乎所有热门的观光小岛都会面临此问题,入境帛琉旅客必须签署保护环境的「帛琉誓词」,违者重罚长滩岛封闭半年开放后限订房间总数,都试图在环境及观光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