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X动漫跨世代的结晶融合!《魔法电脑战机》试玩报导

记者周之鼎特稿

在3月1号首先登场的PS4作品就是中文版的《魔法电脑战机》,这款横跨两个世代的作品合作,可能不管对于熟悉《电脑战机》的老玩家或是喜欢《魔法禁书目录》的动漫迷都是有点丈金摸不着二脑的游戏,接下来请看《Ettoday游戏云》实际评测,来解析这两个跨世代的合作究竟迸出了什么火花

《电脑战机》过去是非常有名的大型机台作品,框体上采用当时相当特殊的双摇杆进行控制,甚至被视为机器人格斗顶点游戏,后来在家用主机上都主要以移植版为主而少有新作。这次很明显的看的出来,SEGA为了重拾《电脑战机》这块招牌,因此这次找了相当有名的轻小说《魔法禁书目录》合作,剧本也由小说原着镰池和马操刀,先推出了一本「魔法禁书目录×电脑战机 Virtual-On魔法电脑战机」小说,紧接着在今年让游戏登场并接续小说剧情,希望同时借由两块招牌的威力来吸引两个世代的玩家。

▲不光是小说、人物都是原作者原绘师上阵,连开场动画由《魔法禁书目录》的动画团队直接操刀。

实际游玩来说,这次的《魔法电脑战机》依然保有原作的基本操作性,因此如果你没有接触过电脑战机,是必须要重新认识这款游戏的逻辑设计整体属于3D格斗,但玩起来又非常特别,每一台机体都有左武器、右武器和中央武器,并各自消耗不同的能量,因此武器能量耗尽必须会有回复时间。L1、L同样为左武器,但打出的效果并不相同,相对的负责右武器的R1、R2也是这样设计,中央武器则是LR同时按,一般来说都是耗能较大的武器,这些都还只属于中、远程攻击,每个机体还有近战、跳、冲刺、大招等基本操作。

在《电脑战机》中最需要注意的,其实是移动视角的相对位置,特别很多武器本身都自带追踪功能,因此冲刺、冲刺急转、跳跃和利用地形来闪避敌方攻击或反之利用才是真正的获胜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作中,比起过去更吃重于各项远攻武器,除了某些大招或特殊招外,在近战方面的激烈交锋就相对少,但对于高技术的玩家依然可以利用上述的移动成功贴近对手并予以痛击。

除了武器能量外,战斗中机体的主要两个判断HP和ST,ST可视为击倒值,被打到归零会倒地,并有短暂的无敌状态避免被后续攻击秒杀,此外除了一般的KO定胜负外,在本作中也导入了计分系统分数较高的一方如果过一段时间没击中对方分数就会下降,这也成功解决了了过去血量领先就拼命利用掩体冲刺拖时间玩法

在本作中,每台机体不仅搭配了一个《魔法禁书目录》的角色,但机体本身也都是独一无二,都有擅长与不擅长的攻击方式,所使用的砲或枪也都有其特性,这是在玩到中期后就会明显感受到的游戏深度,而和《魔法禁书目录》的合作在初玩乍看之下关连性不高,但实际上仍有些许关连,例如御坂美琴使用的机体「雷电」不仅名字有关,大招「超电磁砲」也极度类似原作(朝正前方直线射出强力电磁砲)。

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强调视角转换与高速战斗,过去的《电脑战机》并不是一个好上手的游戏,这次的作品则大幅的改善,本作主要的战斗继承过往,除了1V1也有2V2,增加了「智慧」的视角系统,也就是可以让画面持续保持在你锁定的目标上,这对于新手来说绝对是福音,在1V1的战斗上将会很好融入,而高手还是会使用自订视角,避免在2V2的战斗中被绕背偷袭。这次除了剧情模式外,其他模式也算是丰富,甚至包含了连线共同解任务,但这次更着重的则是回归格斗游戏的本质「对战」,也就是线上对阵其他玩家的实力比拼,制作团队曾透露想透过这款作品进军电竞的野心,因此再来的重点应该会是各机体间的平衡是否恰当。

▲整体来说,本作最主打的依旧仍是线上对战,单人模式除了剧情更重要的是熟悉每个角色的机体。

但这次的合作也造就了本作最大的缺点,就是身为一款接续小说的后日谭游戏作品,游戏内并未对于《魔法的电脑战机》小说有所着墨或者前情提要,而偏偏这部小说算是完全的外传,因此即便看过《魔法禁书目录》或是《科学超电磁砲》也认得其中的角色,但只要你没有看过这部外传小说,依然会难以融入剧情。另外显然在开发经费上有所限制,因此剧情时犹如一般的对话游戏,只能用普通形容,不过幸好《魔法禁书目录》的声优全是一时之选,稍稍弥补了这个缺憾。剧情的铺陈则是以每个角色在同一个事件的个人传方式来表达,当然每个角色的故事间又会有所连结,因此在剧情上则是属于「越玩越明朗」的类型。

▲故事本身由所有角色共同串起。

▲对于喜欢《魔法禁书目录》的人来说,会对游戏中人物许多对话会心一笑。

此外,各关卡的难度其实不一也是小缺陷,而支线剧情一定要走完才可以往下一章主线走,也是有些微妙的设计,能使用的机体数量和地图数量也比较偏向早期的格斗游戏,不像现今的格斗游戏选择非常多。不过整体来说,这款《魔法电脑战机》其实并不如外界所想是个套个人气动漫作品就粗制的游戏,在电脑战机本身的格斗上依然看得出下足苦心,在现今机器人作品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于喜欢机器人格斗的玩家可以说是可以必买的作品。不过对于台湾甚至日本以外的亚洲玩家来说,经历过《电脑战机》过往的辉煌的人并不算多,因此仍有待市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