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梓翔/不能只有自私
文/游梓翔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是自私的。讨论问题会考虑私利: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对我有哪些坏处?
如果讨论者都只看私利,讨论的结果是好的吗?乐观的传播思想家认为是的。他们相信,你也讲私利,我也讲私利,最终「意见自由市场」会去芜存菁,胜出的仍会是最好的意见。他们坚信能满足最多私利的意见,就是最大公益之所在,因此,「民主」是件好事。
但除了最乐观的少数,大部分论者认为除了私利,还有个公益存在。这个公益也需要有人来关注,社会需要有个能促进公共讨论的平台。
说简单一点,进行公共讨论我们不能只讲私利,也必须体认「对我私人有利的事不一定有利于公众」。于是智者们教导我们当某人谈话明显涉及某种私人利益时,他的谈话就是「偏颇」的,是需要被怀疑的。而公共讨论平台的提供者更不能怀抱私利,运用「通路优势」在平台上鼓吹明显涉及其私人利益的事,进行意见市场的「不公平交易」。
但最近的几个例子实在让人摇头。
首先是政治人物。他们具有高知名度,在意见市场中拥有比较大的麦克风。作为意见领袖,怎能在被分配到位子时是一种言论,没分配到位子时却变成另一种言论呢?或是大家都等着有位子说的就是另一种话语?你等于在告诉大家:你有位子时说的的好话和你没位子时说的坏话,都是为私利而说的,公益只是你圣诞树上装的美丽灯泡而已。
更难看的是媒体。媒体是公共平台,即使在言论版面上具有立场,也需维持不同意见的公平讨论和新闻版面的正反平衡。就传播发展而言,党政军退出媒体后,台湾部份媒体出现的严重政治倾斜并不是什么值得光荣的事。但最近在广电三法「无线必载」议题上的大乱斗,更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君不见无线台(以及拥有无线台的有线台)想要「必载」,于是给予支持必载的政治人物更大的麦克风,严厉批评质疑反对人士;有线台不要「必载」,于是团结一致反过来如法炮制。「无线必载」是个值得公共讨论的议题,但各家电视台神奇地都站在符合自己利益的一边,甚至打破了多年来坚不可摧的蓝绿界线,平台提供者如此鲜明地与私利站在一起,言论中宣称的公益成份也就黯淡无光了。
传播参与者和平台提供者必须具有公共意识,传播的品质才会是好的,民主才不会从好事变成坏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可能陈义过高,但可否请意见领袖和媒体朋友不要只有自私,也请想想自己的公共身分。
●作者游梓翔,现任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专任教授。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