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梓翔/即将执政,未演先轰「洞」?
▲蔡英文绿委们踩了煞车,并要他们提案更有策略思考。(图/记者季相儒摄)
文/游梓翔
蔡英文当选,520才要上任,虽然对台湾而言,代价可能是四个月的空转或慢转,但好处是即将全面执政的民进党可以好好准备四个月。由于具体的压力和挑战还没开始,这时候作为总统当选人的蔡英文和民进党大可说点漂亮话,凝聚团结、营造愿景、预示蓝图。
如果用电影做比喻,这四个月等于是预告片。由于只播出了选择过的片段,预告片经常比正片还精彩,让正片「未演先轰动」。
但上周民进党委员废除国父遗像一类的政治提案,却让人叹为观止,虽然后来蔡英文在民进党中常会踩了煞车,但这个「未演先轰『洞』」的预告片,不得让人对未来的正片十分担忧。
520后即将上演的将会是「正名运动续集」吗?
当然,蔡英文早已多次宣示要遵循「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我一直认为「中华民国」其实是在台湾多元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难得的「台湾共识」,也因为「中华民国」和对岸的历史关系,也可能成为大陆虽不满意,虽不愿大声承认,但却可能勉强接受的「两岸共识」。如果蔡英文的宣示是真的,那么在这个「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执政的民进党,或许真有找到一条稳定发展新路线的可能。
但蔡英文总统和民进党是真的要遵循「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还是只是把它当个壳,实则不断设法去除其历史和内涵?先是孙中山,然后是其他,如果只剩个空壳,「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还能发挥保护台湾稳定发展的效果吗?
让我再举一个例子。既然要遵循「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总该遵循《中华民国宪法》的第一条吧?宪法第一条的内容是「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遵循「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理当包含接受作为中华民国立国基础的「三民主义」。
如果蔡英文和民进党接受了「三民主义」。那么中华民国国歌的第一句「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有何不能唱的问题呢?这句话表达的是「三民主义是我们的党所尊崇的」,这个「党」可以是任何遵循「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执政党。
但民进党有人可能会说:那个「党」以前是指国民党,所以我们打死不唱,所以我们要把它去掉,去掉才是「转型正义」。但按照同样逻辑,国旗中间的那个很像国民党党旗的青天白日,又怎么能接受呢?于是国歌不想唱、国旗不想拿、国父不想要,这么吵下去的话,还能不成「正名运动续集」吗?
好在蔡英文最终对这些「未演先轰『洞』」的委员们踩了煞车,并要他们更有「战略思考」。即将上任的蔡总统倒是可以利用520以前的时间思考一下,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找到一个台湾内部有共识,也可能和对岸建立交集、搁置争议的道路,让台湾能少搞政治,多拼经济,不就是一个更好的战略吗?放过国歌、国旗、国父,一起团结在中华民国之下吧。
●作者游梓翔,现任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专任教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