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恶》成功的秘密!郑丽君3年重建文化政策:给更多孩子不一样的台湾

文化部长郑丽君重建文化政策治理模式,期望让更多人做「拥有自我面貌台湾人」。(影/记者宋良义摄/张舒芸剪辑)

记者林育绫/专访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登上Google台湾2019年热门关键字,成功销售至20多个国家文化部长郑丽君日前接获消息也十分高兴。回想3年多前,曾为了年幼的孩子挣扎过是否入阁,但想到「或许我可以为更多孩子,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台湾,未来可以不再当故乡异乡人。」成为她坚持至今的动力。

文化部长郑丽君的脸书动态封面写着「文化是每个人的事」。(图/记者林敬旻摄)

郑丽君的脸书动态封面写着「文化是每个人的事」,上任以来也常提出「部部都是文化部」的理念,陆续受到各部会的支持和响应,同时她也是历来争取到最多文化预算的部长,今年(2020年)文化部公务加前瞻预算高达283亿!

许多人夸赞她的用心与成绩,不过她也说「其实一个国家就算没有文化部,依然有文化。」她认为「文化」就是生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其中,可以去创造分享,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会丰富每个人的人生,「而政府要做的就是建立支持体系,去支持每一个人和台湾整体文化生活的发展。」

与恶成功的秘密:软硬预算翻转

《与恶》是近年来民众有感的文化政策成果之一,但郑丽君提到,推动政策的过程不是只做一个「亮点」,而是系列性的努力,让大家看到亮眼的成果;影视成功的案例也不只是《与恶》,还包括《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俗女养成记》,电影《返校》也销售到10几个国家、《狂徒》也进入10几个国家的戏院,可以看见台剧、国片、漫画、ACG…等繁星点点的成果,逐渐在国内带动「文化台流」的信心,成为国际亚洲品牌的趋势。

▲文化部积极争取软体预算,让公视团队有更多能量制作,打造《我们与恶的距离》等亮眼作品。(图/公视提供)

《与恶》之所以成功,确实多亏了文化政策的转型。郑丽君说明,从前国家的特别预算,大多是以公共工程、硬体建设为主,一开始「软体预算」是被排除的,在缺乏制作节目内容的软体预算情形下,即使有硬体科技设备,也无法在文化上真正展现它应该发挥的功能。

她积极推动政策概念的翻转、软硬体预算的翻转,因此当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时,文化部强调未来的数位建设不能只有「速度和技术」的思考,还要有「内容的思考」,终于行政院同意将文化内容、软体预算融入前瞻建设里,公视团队总算发挥当时被赋予的任务,成功打造国家的文化品牌,形塑国家文化的传播。

她提到在自己上任前,看见台湾的多元文化底蕴非常强,创意工作者也非常优秀,「但文化发展遇到瓶颈,文化政策的效果也有限,其实是整个发展模式没有回归本质。」

所以这近4年来所做的,正是「文化政策的转型」以及「重新建立文化治理模式」,让民间的文化力、创作力能得到系统性的支持,「就像种树一样,当它自然地向上发展,就会自然走到国际上。」

▲郑丽君积极翻转文化政策、软硬体预算的比例,让台湾的文化力像种树一样,自然地向上发展。(图/记者林敬旻摄)

对于人们常期待政府能做出「有感的」或是「值得一提的」政策,郑丽君也有很深的体悟,「事实上政策从来不等於单一措施或计划。」她充满哲学又逻辑地诠释:「所谓的政策,是指挥法律、组织、计划、预算以及带动民间共识的一组语言。」需要整体性建立、公私协力,才能让发展的能量汇聚并往前走。

空间注入「灵魂

在硬体设施方面,郑丽君说,从前文化部常被当成要帮忙活化空间的角色,但是并没有回到「灵魂」重新思考空间的新生命,「而每一个空间、土地的活化,都应该要重新回到内涵与精神,灵魂才是主体,有了灵魂,才能诞生新生命。」

她看到全台有酒厂、糖厂、烟厂、纸厂…等,很多空间都被遗弃、荒废,感慨「其实我们遗弃的不只是土地和空间,还有我们的历史和记忆。」

她不愿只用零碎的文化预算去办活动,却缺乏整体性的治理,因此提出「文化资产2.0的治理体系」,找出空间的源头与记忆,与社会都市纹理的连结,为空间注入新灵魂,让「活化」成为更有意义的事。

▲郑丽君认为活化空间之前,必须回到「灵魂」思考空间的新生命。(图/记者林敬旻摄)

然而全国有2千多处的文化资产,其中多达6成属于国公有,来自各个机关或事业单位,她因此提出「部部都是文化部」,期望各部会都能编列文资保存预算,思考这些文化资产在21世纪的台湾,能重新拥有什么样的新生命?

感动的是,过去一年盘点各部会,都开始编列文化预算,包括事业单位如台电、自然水公司,都开始招募文资人员,民众才有机会看到「十三层点灯」,她也很高兴看见国防部提出眷村文化保存专法。

▲郑丽君提出「部部都是文化部」,各部会都开始编列文化预算,人们才有机会看见「十三层点灯」。(图/记者徐文彬摄)

郑丽君强调「我们不是只做一两个亮点,目前全台各地与地方政府合作30多案『再造历史现场』,都是以文资为核心来做都市空间的治理。我相信这样的体系,会有更系统性地让文化保存跟社会重新连结,透过大家的参与,思考未来可能的新生命。」

在她上任后催生完成的台湾戏曲中心、南科考古馆、国家人权博物馆挂牌,卫武营届满一周年,所有硬体设施在政策上都坚持「以软带硬」,也就是所有场馆必须先有「定位和愿景」,从「软体、组织」发展,才带动硬体的建设。

台北机厂将打造成2026亚洲最大「国家铁道博物馆」,向国人世界说台湾铁道文化的故事。(图/记者林育绫摄)

当文化部决定修复并活化国定古迹「台北机厂」,她推动在2026年转型为「国家铁道博物馆」,过程中积极向行政院争取,打破过去只是把空间修复、开放、活化的思维,而是进一步思考,「未来这座国际级的铁道博物馆,能带给社会什么样的文化体验?承载什么样的铁道支持体系?怎么跟国人和世界说台湾铁道文化的故事?」

文化部更与交通部合作,针对铁道博物馆硬体、软体建置与车辆维修携手,启动软硬体筹备工作。终于在去年10月行政院的核定下,正式成立「铁道博物馆筹备处」,邀请铁道专家洪致文教授担任主任,以「准博物馆」方式在进行,启动文物的调查、研究、修复,策展未来博物馆内容设计,有专业团队结合国际机构合作,才规划硬体的修建,实践「以软带硬」的政策。

为人民找回记忆,不再做「故乡的异乡人」

为了找回这片土地的记忆,让更多台湾人可以不再做「故乡的异乡人」,郑丽君也推动「重建台湾艺术史」,因缘际会得知早在40年前,「顺天堂药厂」创办人许鸿源博士家族就开始以自己的力量,一点一滴收藏横跨台湾近一世纪的艺术家作品,多达652件,等于是台湾艺术史的缩影。

许鸿源生前曾说「这些画不是我个人的,是台湾人的财产,要完整搜藏,不要分散,有一天要回家、回到台湾。」因此长子许照信实现父亲遗愿,2018年9月与文化部长郑丽君签订合作意向书,将「顺天美术馆」600多件馆藏全数赠予文化部。

▲促成顺天美术馆馆藏返乡回台,为「重建台湾艺术史」迈向重要一步。(图/文化部提供)

郑丽君回忆签订意向书那天的感动,形容是「这辈子最靠近月亮的一天」,让600多件的台湾艺术家画作圆满回家,也为重建台湾艺术史跨出重要一步。至今她仍感谢许博士一家成立并守护「顺天美术馆」馆藏,还有无私的慨捐,也觉得「像是冥冥中总有机缘,让我可以促成这些重要的事。」

▲顺天美术馆600多件「国家宝藏」返台开箱,其中一幅作品是由台湾艺术家李梅树画《许鸿源夫妇像》。(图/文化部提供)

另外,她也让倡议20多年的「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设置条例」在去年于立法院三读通过,「国影中心」正式法制化,由财团法人转型成为公法人,让1万多笔影像、2万多笔广播资料等珍贵资产,正式回归全民所有,目前也在兴建场馆,预计2022年可以完工进驻,让国家的影像资产拥有一个家,更编列预算重建影视音史、建立片库。

她说,「国影中心」的建立,是为了让国人和世界了解,台湾有非常珍贵的影像史,和世界的电影史几乎是同步的。「我们应该把珍贵的亚洲独特的电影史、广播史、电视史建立起来,修复后让国人认识,也可以让世人认识。」

她感动这一路以来很多「有心人士」也在思考同样的事,「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设置条例」三读通过当天,她想起抢救影像资产的前辈,例如井迎瑞老师投入超过30年的时间抢救老电影、电影物件,很多导演也捐赠相关文物;还有徐立功导演是第一任电影资料馆馆长,他当时放弃了其他高升的机会,坚守在岗位上,经过这些人事物的串连,才拥有如今国影中心的成立。

「台湾文化就是经过民间一点一滴的力量、许多不同世代累积而成,因此政府要更认真建立起支持体系,让这些(文化)能够壮大。」

▲郑丽君努力找回这片土地的记忆,让更多台湾人可以不再做「故乡的异乡人」。(图/记者林敬旻摄)

让更多孩子成为「拥有自我面貌的台湾人」

郑丽君明白,「我不会一直担任文化部长。」但只要作为政务官一天,就期许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也对得起人民的文化部长,这3年多来像是在扎根、重新孕育新生命,她相信现在建立的基础工程对未来有帮助,「让未来的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能活得更如自己所愿。」

虽然曾为了牺牲陪伴自己年幼孩子的时间而挣扎过,但她想着:「也许现在所做的事,能为更多孩子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台湾,在这块土地上成长更认识自己,更了解自己,成为因为文化生活而丰富的人,不必再当故乡的异乡人,面对世界的时候,不一定要说自己很爱台湾,但世界会爱上台湾,让我们可以成为很自在、有自我面貌的台湾人,这是让我持续下去很大的动力。」

这样的愿景,也朝着她的人生理想更迈进一步,「我的理想,就是将来能做一个快乐的老女人。」为文化努力就像种树,郑丽君希望现在的扎根,能够让树壮大、往天空伸展,到国际上跟世界文化连结在一起,「可能开花结果是在未来,我不一定现在看得到。但将来能回想起来,自己曾经努力过,参与过。」

▲郑丽君为文化扎根而努力,「让未来的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能活得更如自己所愿。」(图/记者林敬旻摄)

相关报导

考虑参选台北市长? 郑丽君「内心挣扎但没动念」:陪孩子时间太少

独家/占地7公顷「空总」身世与蓝图揭秘!台湾能不能想像一个全新型态艺文机构?

顺天美术馆652件「国家宝藏」回家了!横跨一世纪台湾艺术家作品初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