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幼儿沟通技巧,溜滑梯的50道阴影

文/杨为杰医师之前我们谈了一些与孩子沟通的理论,请先参考:这里。接下来总是要实战的。接下来如果有遇到好的故事案例笔者会跟大家分享。希望透过实际的案例,能够给大家最多的帮助。

状况溜滑梯的50道阴影

很多孩子都爱玩溜滑梯,但是有时候都会自己开发玩法。例如不楼梯而从坡道「逆流而上」,跟他人争先恐后,头下脚上的溜下来等等,充满「创意」的玩法。而这些创意,通常都会造成父母亲的阴影。下图是很常见的状况: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上图的情境是很常遇到的。情境中的孩子约莫两岁,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亲,你会怎么做?

我常常听到的父母教育模式有下列几种:

•不可以这样爬,你再这样爬下次不带你来!•直接把他抓下来,禁止他爬•开骂:跟你讲过几次了,都讲不听•放任他爬,不予理会处理方式其实族繁不及备载,这边仅列出常遇到的模式。最常见的就是:「禁止,禁止,禁止」+「威吓」。

单纯禁止是无效的

两岁的孩子,他的大脑正处于探索期,他想不断的去试探各种可能性。拿溜滑梯来说,他会想要正着溜,反着溜,侧着溜,连续溜。他是一个小小科学家,去做各种实验。单纯的告诉他「这个不可以」,只会加强他想要做这件事情的想法。

我们来做个实验。请看我这句话:「脑中不准想像一只粉红色大象」,请问您脑中是什么?我想应该还是一只大象的影像吧。所以如果您对孩子说:「不准往上爬」,他脑中是不是会出现「往上爬」,「往上爬」,「往上爬」?

威吓孩子无效

这也是经常遇到的模式。如果你怎样怎样,下次就不带你来。或是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让你玩等等。这个无效是因为威吓的「后果」,没有立即性,孩子根本无感。另外,很多时候家长的「威吓」,并没有真的落实。

「我下次不带你来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一个不大有「未来感」的孩子,他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关系,他只在乎当下。另外一个常遇到的教养问题就是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歧见,经常导致「威吓」无效。很多时候父母亲决定的惩罚,例如不买玩具,不准看电视等等,很快都会被其他长辈打破。在这情形之下,教养自然不容易。

您可有不同的方式

遇到孩子不照溜滑梯的「常见模式」玩耍时,有几种策略可以采用:

自由尝试。在维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由的尝试。假设溜滑梯对孩子来说有100种玩法,只要能维持安全,那就让他玩吧!很多模式,他只是想试一试而已。尝试过了,他就不会一直想去做一样的事情。例如:他想从溜滑梯的下缘直接往上爬时,通常不好爬,如果他爬不上去,他自然就会放弃了,不用我们教他。

转移与脱离。如果是某些有危险的方式,那我们当然要采取行动。转移: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是这样玩的,你要不要跟他们一样?或者跟他说:爸爸示范一种方式,超棒的,我们一起做好吗?(如果跟孩子的情感存折是够的,他会听你的,因为你是他心目中的神)。脱离环境:如果他坚持某种很危险的玩法(高空弹跳),那就直接把他带走吧。

简短又明确的指令。两岁孩子的脑袋无法处理复杂指令的。他听不懂:「溜滑梯的玩法就是要从楼梯那边上去,然后从滑坡处下来,脚先下来,头保持在上方」。教导他时,要分解动作:「我们先从这边爬上去(停顿),右脚先踏上去(停顿),扶着栏杆(停顿),换左脚(停顿)」,完成一个小指令后记得赞美他:「你好棒!我们继续好吗?」再来是下一个动作,依此类推。

结论

我们很习以为常的去「禁止」孩子。这个时候,我们要替他想,如果我们禁止他在滑坡处由下往上爬,那他该怎么办?我们必须引导他该怎么做,甚至是带着他思考这溜滑梯这样设计,应该是要怎么玩?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我们自己的处境上司骂我们:你那是什么烂提案,这样是行不通的,然后数落你失败的100个理由。那时我们会想什么?大概是:「你这么厉害,不然你告诉我该怎么做?」然后再补他一句:不教而杀谓之虐。

希望大家的改变

下次对孩子说:你「不要」OOO的时候,请记得做一个引导的动作。让他知道「接下来他该怎么办」。而不是一味的禁止,这是没有用的。

引导。引导。引导 本文获授权同意原文转载,文章转自:白袍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