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疫病 叶言都虚构见人心

科幻小说《绿猴劫》作者叶言都,曾于1987年出版《海天龙战》(现更名为《绿猴劫》),书中宛如预言,32年后的今天,COVID-19病毒疫情爆发,事态发展似乎渐渐走向书中情节。(邓博仁摄)

科幻小说《绿猴劫》作者叶言都,曾于1987年出版《海天龙战》(现更名为《绿猴劫》),书中宛如预言,32年后的今天,COVID-19病毒疫情爆发,事态的发展似乎渐渐走向书中情节。(邓博仁摄)

苏格兰小说家彼得.梅(Peter May)在2005年写过悬疑小说《封城》(Lockdown),预言世界疫病爆发、伦敦封城,却因「太不实际」被退稿,今年终于因新冠肺炎疫情得以出版。台湾也有作家叶言都在32年前写的科幻小说集《绿猴劫》(时报出版),同名短篇描述「绿猴症」在原始部落突然爆发,如今在疫情对照下,虚构故事显得格外真实。

叶言都以写实的笔法创作科幻,「我笔下的世界大致上基于现实,但稍微往未来推进一点点。这本书是我观察与推测人心人性记录。」

历史写科幻

翻开《绿猴劫》(旧版书名为《海天龙战》),难以想像其中提到的生化战、生物战气象战,竟然是30多年前的创作。叶言都在1976年写下第一篇科幻小说〈高卡档案〉,描述某国为了消灭少数部族,利用部族崇尚生男的传统,投放特殊药物,让部族生男机率高达8成5,过了数十年后几乎造成部族灭绝。

当时叶言都才27岁,自台大历史研究硕士班毕业后,在军队服役,曾在政战学校受训。他看到一则新闻,描述北部某医院为提高生男机率,分离男性X、Y染色体精子人工受孕,「我认为这会成为社会问题,但人微言轻,只读过历史,没写过什么作品,若写评论不会有人看。因此干脆用历史档案的形式写成小说,投稿时报文学奖。」

叶言都表示,〈高卡档案〉当时虽未得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高信疆却十分赞赏,引介刊登于《现代文学杂志。后来他投入新闻业,派驻美国旧金山,大量接触史密森学会等研究机构档案,尤其在美苏冷战氛围下,双方争相研究各种科学作战计划,成为后续小说的灵感来源。

战争从未停歇

例如〈绿猴劫〉的绿猴病,正是马堡病毒造成的非洲出血热,〈迷鸟记〉中的VEE病毒就是委内瑞拉脑炎病毒。叶言都回忆,真的看到有机构研究候鸟迁徙路径,想藉候鸟携带病毒,精准攻击敌方。获得时报文学奖的〈我爱温诺娜〉则来自美国「天顶计划」,在飓风外围高空碘化银,提前凝结水气、降雨,以破坏台风结构,在小说里却反过来变成战争工具

叶言都表示,自他出生以来,全球战争从未停歇,更在科技发展下进入全新的领域,「很多人以为战争只是枪砲弹药,殊不知,任何工具都可能是作战的方法。」

叶言都的写作起点,是短篇集中唯一不是科幻类型的〈古剑〉。他在服役时,把年轻的徬徨写进小说,化为寻觅古剑的年轻剑客,「师长期待我继续深造,我却不想一辈子只做学术研究。后来决定进新闻业,因为历史是昨日的新闻,新闻是明日的历史。」他近年投入历史普及,不再写科幻小说,《绿猴劫》却始终是台湾科幻迷心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