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晖/当神力女超人遇上战斗美少女

少女战士,神力女超人(Photo by Scher P. & cadre_creative/Flickr/合成图

文/李世晖

美国漫画大厂DC Comics继2004年的《猫女》(Catwoman)之后,今年5月再度推出以女性为超级英雄主角的《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在男性英雄挂帅的美国动漫作品中,女性通常只是陪衬的角色战斗型女性更是罕见。除了反英雄的猫女之外,神力女超人的战斗力主要来自于「物理力量」,这也呈现在其相对阳刚的角色设定上。

反观日本动漫作品,不但经常出现女性战斗的场景,且这些战斗的女性主角们,也经常是拯救世界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动漫作品中的战斗女性,不仅数量上远远超过美国的动漫作品,其呈现的角色设定,也与美国大不相同。像是日本型的战斗女性通常不具备阳刚力量,而是以美少女的外型出现,可称之为「战斗美少女」。

事实上「战斗美少女」的概念不是日本所独有,法国的圣女贞德、中国的花木兰白娘子白蛇传),美国的宝嘉康蒂等,都有类似的角色性质。唯独日本动漫中的各种「战斗美少女」,皆以不同的天赋、技巧进行战斗,进而形成日本特有的作品类别

日本「战斗美少女」最早的雏形,是1950年代的《缎带骑士》(又称为《宝马王子》)。在手冢治虫绘制的这部作品中,主角是以女扮男装的方式与敌人周旋。之后的《凡尔赛玫瑰》与《少女革命》,也是此一概念的延伸。这些作品属性上为少女漫画,反观早期少年漫画中的「战斗美少女」,则多属「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花瓶角色,并不具备强大的战斗能力。例如《科学小飞侠》中的珍珍白鸟のジュン),以及《人造人009》的003法兰索娃

直到1980年代,宫崎骏在《风之谷》中创造了娜西卡,正式确立日本动漫中的「战斗美少女」原型。娜乌西卡的身上不仅具有纯真、可爱、性感等「萌元素」,也同时拥有拯救世界的战斗能力。也因此当《风之谷》获得高度评价后,「战斗美少女」便成为宫崎骏系列作品的核心要素。举凡《魔女宅急便》的琪琪、《魔法公主》的小桑、《神隐少女》的小千,都是「战斗美少女」。

▲《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即属日本「战斗美少女」中的「巫女系」。(Photo by Yang DA/Flickr)

1990年代之后,「战斗美少女」快速成为日本动漫的主流要素,且大致分为下列两类:第一类是「变身型」的「战斗美少女」,也就是主角是具有魔法奇幻力量的少女,能透过变身取得战斗力量。代表的作品像是《美少女战士》、《光之美少女》、《魔法少女小圆》等。第二类为「巫女系」的「战斗美少女」,事实上在日本的宗教文化中,巫女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具有神圣的力量,因此,此系列的「战斗美少女」通常是「神的代言人」,可以从神明端获得超越世俗的战斗力。宫崎骏主要作品的主角,像是《魔法公主》的小桑、《神隐少女》的小千,都是属于「巫女系」的「战斗美少女」。

何以日本的动漫充斥着「战斗美少女」?这是创作者的主观偏好,还是迎合市场的客观需求?关于此点,日本文化心理学者斋藤环在《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中就曾指出,「战斗美少女」是种性暴力的「对立统合体」,两种矛盾元素的统合,不仅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世界间的界线,也扩大了消费者(阅听者)的想像空间

众所周知,性与暴力的对立统合,同时也是美国好莱坞商业作品的重要元素。然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的「战斗美少女」是在既有的「性与暴力」基础上,以视觉为媒介,传达虚构空间的战斗魅力,进而统合冒险与爱情元素。正是这样的反差设定,形成了日本动漫特有的「萌元素」。而此一「萌元素」更进一步结合了跨媒体的角色经济,为当代日本的文化产业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好文推荐

李世晖/AKB48:日本音乐市场的迷幻药

李世晖/两狂角力,日本挫在等!

李世晖/本喵不是宠物 是经济奇迹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李世晖。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上席所员,庆应义塾大学媒体政策研究科特别招聘教授现职为国立政治大学日本研究学位学程教授兼主任。专长领域为日本产业政策、日本经济安全保障,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