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塭包膜 台湾鲷繁殖场防寒新招

嘉义县高钲台湾鲷繁殖场业者林笃毅斥资替鱼塭「包膜」,让鱼塭温度提升6至7度,百分百抗寒。(林笃毅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嘉义县高钲台湾鲷繁殖场每年供应全台6、7成台湾鲷鱼苗,为照顾娇贵小鱼苗,业者林笃毅2016年就仿效大陆「温棚」养殖,斥资替鱼塭「包膜」,打造类温室空间,成功让「室温」提升6至7度,不仅百分百抗寒,也调节种苗生长速度,在市场鱼苗需求量大时,得以顺利供货。

林笃毅说,大陆因气候因素,很多地方采温棚养殖,考量鱼苗产值高,为抵抗寒流,才会不惜重资,以客制模组化,不断修正,为自家鱼塭搭设铁架和覆盖塑胶模「包膜」,虽一开始要投入高额成本,但比起室内养殖场采控温系统,包膜后的鱼塭只要吸收一点阳光就能蓄温,能省下大笔电费,还能确保鱼苗顺利成长。

林笃毅透露,入冬后得知即将有寒流来袭,他赶紧雇工替鱼塭包膜,虽然台湾鲷鱼苗3、4月就要大量供货,但这几年气候变化大,俗话说「春天后母面」,甚至到3、4月还有寒流,为防止鱼苗成长速度受低温影响,他通常等到5月才会拆掉塑胶膜。

一般养殖户多半以搭防风棚、注水提高水位等方式替鱼塭保暖,林笃毅说,鱼塭包膜费用比传统架网、帆布高出10倍以上,每公顷要价百万元,每年养护费20万元,但应付西部沿海地形气候非常适合。

县府农业处渔业科长张建成指出,沿海养殖户多半规模小,基于投资成本和鱼种经济效益,一般业者不会花大钱搭建类温棚,但近年沿海发展渔电共生,已有资本雄厚的绿能业者在嘉县打造大面积专业温室渔电共生场,也算是替养殖业发展设施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