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选举症候群 精神科医师分享4招

大千医疗体系南势医院精神科医师黄仕奇分享4项招式,帮助民众度过选举症候群。(大千医院提供/谢明俊苗栗传真)

大千医疗体系南势医院精神科医师黄仕奇表示,过于投入选举议题会出现焦虑、失眠紧张等情绪。(大千医院提供/谢明俊苗栗传真)

近日选举迈入白热化,除了候选人及其团队绷紧神经、奋力宣传之外,不少民众也因过于投入选举议题,而开始出现所谓选举症候群的「选举压力障碍」。大千医疗体系南势医院精神科医师黄仕奇分享4项招式,帮助民众适度的脱离选举氛围及话题,才能降低「选举压力障碍」带来的生理、心理、甚至社交关系的危害。

每到选举期间,民众常因未知的选举结果或紧绷的对立局势,而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可能出现的身体表现,像是失眠、没胃口、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紧绷、肠胃道不适或头痛等,但有时会因政治立场不同,常出现异于日常的想法或行为的心理层面问题,往往容易造成家庭及社交活动的隔阂与分歧,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压力与焦虑。有些民众甚至在选举结束后,因结果不如人意,会有强烈的挫败感,内心感到愤恨、羞耻、内疚,还因此罹患忧郁症。

面对「选举压力障碍」问题,黄仕奇建议可使用下列4种方式,来应对可能带来的困扰:

1、 限制观看新闻及社交媒体的时间,安排其他的事情来避免过度投入选举话题中。

2、尽量避免与家人及朋友讨论政治议题,不让选举情绪影响彼此的感情。

3、当因选举氛围感受到焦虑时,可与家人或朋友讨论处理焦虑的方式,适当的将情绪表达出来。

4、投票日当天安排适当的计划,避免因选举新闻及开票数影响自身压力。适度的活动可帮助自己处于平静的状态,与家人及朋友可进行轻松有趣的对话内容,才能拯救可能失序的理智线。

黄仕奇建议,选举结束后,无论结果如何,可找出适合的方式纾解情绪,例如难过时不需强忍泪水,可以多和亲朋好友聊天,并减少观看新闻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设定新目标来转移重心,才能及早脱离选举后的氛围。若情绪仍无法平复,且超过两周,建议可接受精神科医师专业的咨询及治疗,才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