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深入社子岛 揭开不愿面对的真相

文/彭杏珠 摄影/陈之俊

40年前,它是美丽家园;40年后,它是全国最大垃圾岛。 禁建50年的社子岛,成了台北市「不愿意面对的真相」。 一场半世纪前的台风,让社子岛停滞不前、乱象丛生。

12位台北市长都难以解决,尽管现任市长柯文哲正推动「生态社子岛」,同样面临困境,为什么? 《远见》团队深入社子岛,直击外界从未看过的真相……

一座6米高、9公里长堤防,隔出「一个城市、两个世界」。

站在台北市社子岛的岛头公园,往左看是淡水河与观音山,往右则是绵延的大屯、七星山脉,以及辽阔的关渡平原,全台唯一两河交会美景尽收眼帘。

但往堤内一看,景致丕变,铁皮屋林立,高低错落的生锈储油槽、五颜六色的油桶扬地矗立着,「这是有机溶剂分装场,社子岛九成九是违章,」当地居民杨凯(化名)说。

酷热的夏日午后,年轻人正玩着水上滑板,享受水花飞溅的清凉畅快,却浑然不知一股废水正蓄势待发排向大河。杨凯指着社子岛抽水站闸门内的黑水说,工厂的水积放在这里,直接流入基隆河

河两岸城市发展易位 芦洲、社子岛角色互换

任谁也想不到,40年前的社子岛是座美丽家园。72岁杨先生说,当时社子岛栽种的青菜,仿如覆盖大地的绿色棉被,台北人都抢着买;63岁陈先生则回想儿时,河水清澈见底,轻易就能抓到鳗鱼、虾子、螃蟹;55岁叶小姐记忆中的故乡美不胜收,堪比阳明山。

他们遥想的故乡,正如同音乐人黄大军创作的社子岛之歌《心内的钻石》(台语),只是,这颗钻石在1970年7月4日,经济部一道「禁建、禁开发」命令下,牢牢被禁锢在「时间」监狱中,停滞后退。

登上116公尺高的北投焚化炉景观台看淡水河两岸城市的发展,一目了然。河的左侧,整齐的街廓、高耸的大楼在河滨绿地的衬托下,焕发出现代城市风貌,右侧则是被绿色、白色铁皮屋覆盖的大地。

全台唯一两河(淡水河、基隆河)交会的社子岛,当地居民自嘲社子岛是「有美景没美命」。图/全台唯一两河(淡水河、基隆河)交会的社子岛,当地居民自嘲社子岛是「有美景没美命」。

「很多人常误以为左侧才是台北市,其实那里是市地重划后的新北市三重、芦洲,右侧才是台北市社子岛。」乔大地产执行副总郭国哲一语道出,两个城市角色易位。

当天色渐暗,三重、芦洲一带星火点点,照亮夜空;外型似「鸭头」的社子岛却一片漆黑,稀少微弱的灯光,映射出它的现况与未来。

骑铁马、亲水不算造访社子岛 走入违章林立的堤内才是真实面貌

很多人都听过社子岛,却从未踏进去过一步;即便去过,九成九是到堤防、岸边,惬意地骑自行车、玩水上活动……但这里并非社子岛。

位于台北市延平北路七至九段一带,约莫12个中正纪念堂大的社子岛,幅员包括福安富洲两里,对外联系,仅靠延平北路与防汛道路。从延平北路六段底往左急转,迎面而来的是两座隆隆作响的土资场土石方资源堆置处理场),再右转100度拐入防汛道路,才真正进入社子岛。沿路违章工厂连绵不断,后面才是住宅聚落,外人穿堂弄巷,宛如进入迷魂阵。

社子岛堤防自行车道常见民众惬意骑单车,但镜头转到堤内景致丕变,铁皮屋林立,生锈的储油槽、五颜六色的油桶张 扬地横躺着。图/社子岛堤防自行车道常见民众惬意骑单车,但镜头转到堤内景致丕变,铁皮屋林立,生锈的储油槽、五颜六色的油桶张 扬地横躺着。

2017年,就任富安国小校长的许政智,想骑自行车了解环境,常因巷弄没有路标而迷路。他绕了一整个月,还是搞不清楚社子岛,至今都不敢轻易独行。

真相1〉堤防就是矮人一截,社子岛成台北市的洪水停车场

外界看不清、摸不透的,正是台北市政府、居民不愿意面对的真相。社子岛之歌《台北尚水的庄脚所在》作词者陈文煌一言以蔽之,社子岛「美景没美命」,是一再被政府牺牲的小岛。

1963年9月10日,葛乐礼台风肆虐全台,大台北地区泡在水里三天三夜,社子岛的悲惨岁月,从此拉开序幕。

1967年,内政部将这里设定为滞洪区;1970年,经济部再将社子岛列为洪泛区,禁止建设与开发。

社子岛形同化外之地,是唯一不在台北防洪计划内的区域,直到1973年,才有自己第一座2.5公尺的防潮堤,但高度永远比台北市的堤防矮一大截。1982年,连淡水河对岸的三重、芦洲堤防都达200年防洪标准(9.65公尺)了,政府仍无视社子岛的权益,经居民抗争,勉强同意以20年防洪标准修筑,并强调不得再加高,1997年,才迎来6公尺高的堤防,并沿用至今。

从此,社子岛成为「台北市堤防外、社子岛堤防内」的孤岛,但悲惨命运并未就此划上休止符。

1986年3月间,政府再次想牺牲社子岛,计划盖水闸门,以连接渡头堤防与社子岛堤防。当时政府的计划是,当台风、洪水来袭,先以广播通知避难,再关闭水闸门,将社子岛当成行水区,但岛民担心的是,大水一来,就算接获通知,也来不及逃难。

于是,当时的福安里里长杨明照带领居民抗争,才逼得政府让步。后来却在台北市堤防与社子岛分界处,将路面填高成双斜坡。如今,从延平北路六段转进七段或防汛道路时,高低落差,突兀可见。「50年来,社子岛就是台北市的洪水停车场,政府牺牲社子岛,保护台北市民,但社子岛人也是台北人啊!」今年72岁的杨明照感慨万千。

真相2〉沃土往外挖、废弃物往内倒,社子岛成大台北垃圾场

这座孤岛,不但身负保护台北的重责大任,还提供一半以上砂石来源。1970年代,淡水河岸边聚集20几家抽砂场,台北的华厦豪宅、公共建设所用的砂石,不少来自社子岛。

随着台北快速发展、大兴土木,砂石场24小时违规超抽,卡车不分昼夜进出、遗留大量湿砂,造成满地泥泞,还导致地层下陷,至今仍清楚可见房子的一楼变成地下室,尤其在延平北路八段、九段一带,地基不断被垫高,入家门还得跨上几个阶梯,没钱整修的旧宅,形同大雨过后的「蓄水池」。

杨明照气愤地说,砂石场拿走土资,将污染留在岛内,挖空的土地也不知埋进什么东西。在里民不断陈情下,直至1990年代,砂石场才逐渐消失,但对土地的伤害已难回复。

当员山子分洪道在2005年完工,有效降低基隆河水位后,很多地方不再受洪患之苦,社子岛稍微卸下保护台北市的重担。岂知这几年,又沦为接收双北废弃物的垃圾岛。

「禁建、禁开发、被堤防包围」的社子岛,被居民称为「无政府」的三不管地带,陆续吸引污染产业、嫌恶设施进驻,如电镀业、资源回收场(垃圾场)、土石方资源堆置处理场(土资场)、废弃物处理场。

举凡外县市不要的,全往这里丢,一位工厂老板坦承,土地便宜又没人管,废水直接排入基隆河、淡水河。他指着工厂前的马路说,200公尺内,就有4家大型资源回收场,多到吓死人。

多年来,业者还以每部车1000元的代价承租土地,挖走菜园的沃土,作为大厦花圃、公共建设的花土,再回填废弃物覆盖水泥,两头赚钱。至今巷弄内仍可见高于水平线的农地裸露出砖头、水泥块等废弃物残影。杨明照当里长时,就看过农业单位的报告,「真的很怵目惊心,土壤被严重污染成红色。」

富洲里里长陈惠民诉说双北的垃圾流浪史,近3至5年间,垃圾一路从新庄、树林、五股来到社子岛,公司行号制造的垃圾,每月以3000~5000元交给民营资源回收场处理。尤其这两年,社子岛的垃圾场从3家变成12家,土资场(含花土场)也从一座增至15座。于是,占地302公顷的社子岛,堪称全台垃圾场密度最高的地区,而且持续增加中。

每天早上7点半到10点,以及傍晚下班时段,往延平北路七段路口一站,卡车、汽车、货车塞爆整条马路,「不用10分钟,保证闻到阵阵恶臭,早上停在岛内的垃圾车都出动了,晚上又收垃圾回来了,」住在107巷的杨先生说。

70岁的陈宝贵感叹居民像弃婴,凭什么社子岛人要受到这种待遇?「社子岛已成全台最大垃圾岛。」

《远见》记者亲眼目睹,资源回收车将垃圾一车车运进岛内,身穿「水利工程承包厂商」背心的工人在倾倒土方,移工则在恶劣环境下,焊接台北市的栅栏式水沟盖。形成一幅「将污染留在社子岛,将美化环境的水沟盖铺在市区」的讽刺画面。

真相3〉同市不同命,零公设、禁改建,外配嫌「连越南都不如」

社子岛被称为「台北的乡下」,甚至「比庄脚还庄脚」(台语)。没有公共设施,也没有便利商店、超市、诊所、药房、邮局、卫生所、公园……,连最近的社子市场都距离4公里远,日常用品得到延平北路六段采买,开车到最近的圆山捷运站,至少要30分钟。

紧邻社子岛的大同区老师里,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已超过八成二,社子岛依旧是零。8月11日的一场雷阵雨,让外界惊讶发现社子岛「同市不同命」的处境。

忙着处理积水的陈惠民说,禁建50年来,家户即使有化粪池,也早已失去功能,双北家庭废水都从污水下水道排出,我们只能流向水沟,平日有住户如厕,紧密相连的邻居就会闻到恶臭。「11日瞬间大雨,水沟无法负荷,家户废水从水沟溢出,出现粪便、卫生纸、卫生棉等污秽物,」他摇头,外界觉得不可思议,却是社子岛的日常。

每当里民争取建设经费,台北市政府均以「快开发」为由回绝。区内唯一的福安国中,还得商借距离6.1公里远的台北护理学院游泳池,才能让学生上游泳课。里民想办活动,连像样的场地都没有,好不容易有座「堤防外」的岛头公园,「这根本不是为社子岛而设置,是供所有人使用的公共财,」陈文煌愈说愈气,游客还常误以为这里就是社子岛。

不仅毫无公共设施,连改建的权利都被剥夺,随着家族成员不断增加,老屋无法负荷,仅能冒险加盖违章,衍生出奇形怪状的天际线。

因此,更别奢望会有电梯房了,前年,社子岛女婿简逸民想帮行动不便的岳母装设楼梯升降椅,业者却因楼梯狭小、建筑结构不安全而婉拒。许多住户也都出现同样的困境。

生活品质低落,居民叶小姐叹气,连越南外配都嫌社子岛比胡志明市落后,有能力的都纷纷搬离了。

老旧房舍租金便宜,逐渐吸引外地到台北讨生活的人,从区内唯一的富安国小学生家庭背景可见一斑。家长多为蓝领阶级,从事资源回收、水电工、打杂等工作。有学生跟老师说,我们家好大,有客厅、餐厅、三个房间,月租不到1万元,在台北市区根本找不到。

社子岛逐渐成为台北市弱势最多的地区。在富安国小教书23年的老师湛明珍说,全校学生曾经有超过一半以上是外配的孩子,目前137个学生中有47个中低收入户,占比34.3%,加计单亲、隔代教养及新二代约六成;连福安国中也超过五成。

社子国小校长朱荣富以前在博爱国小服务,早上7点20分才开启校门,社子国小因社子岛的家长早早外出工作,校工提早到6点40分开门迎接孩子。

走不了的,不是长辈、弱势,就是坚守家园的后代。40出头的阿杰并非没能力离开,孝顺的他,每天跟着母亲割300公斤的地瓜叶,送到市场卖。前阵子念高中的儿子对他说,「爸爸,延平北路六段有推新建案,我们可以买一间吗?」

阿杰说,儿子跨区念国中时,感受到台北同学异样眼光,连买个饮料都要骑车到3公里外的便利商店。他深知被牺牲的社子岛,让下一代抬不起头来。

历史洪流交织出社子岛的悲壮乐章,50年过去了,问题依然无解,不少人悲观、不抱希望。图/历史洪流交织出社子岛的悲壮乐章,50年过去了,问题依然无解,不少人悲观、不抱希望。

历史的洪流交织出社子岛悲壮乐章,50年来,历经13位台北市长仍解不开这道习题,尽管现任市长柯文哲正推动「生态社子岛」加以解决,但反对声浪依旧,老一辈等太久了,不少人早已麻痹不抱希望。

「我最担心的是,如果这一代无法克服,问题愈积愈多愈严重,下一代更难解决,」站在岛头公园的杨凯,转身望向违章林立的家园说:「到底谁才能还给社子岛人一个公道?」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9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s://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