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不敢面对的K他命真相
日前行政院长等政府官员否决将K他命列入「二级毒品」的提案,其原因是因为K他命吸食年龄层太低,若列入二级毒品,唯恐留下犯罪纪录影响孩子的前途。但是基层警方非常清楚,校园毒品之所以迅速泛滥,与K他命列入「三级毒品」绝对有关(携带二十公克以下免其刑责);政府这种「导因为果」的作法,等于无形中助长校园毒品泛滥,并间接戕害青少年身心灵而不自知。 笔者认为其实可以参考欧美相关法令:「将K他命列入二级毒品,但是十八岁以下,除了接受刑责,服完其刑后,必须按时报到、验毒及上课二十小时,三年内不再犯,则可自动消除其犯罪纪录。」
笔者长期研究青少年上瘾问题,发觉青少年在二十五岁以前大脑的判断能力尚未发展完成,若给他们一点点「空间」,如:K他命为三级毒品,等于为他们开了「巧门」,原本对毒品没兴趣的孩子,因为这扇「巧门」产生好奇吸食K他命(认为没什么),等于间接助长毒品泛滥。官方统计K他命在校园成长率六年内暴增十倍,笔者曾走访台湾弱势族群的学校老师,发现事实上根本不止十倍,K他命列「三级毒品」绝对是帮凶。
青少年时期难免会犯错,我们必须给孩子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我们却没有「消除犯罪纪录」的机制。台湾戒毒后「再犯率」高达七成以上,其原因就是没有「奖励不再犯」的机制─青少年心想:「反正我已经列入黑名单,再努力也没用。」
笔者的工作伙伴年少时曾经吸毒,但是已经二十五年没碰毒品,目前是戒毒牧师,但却因为犯罪纪录,以致必须从美国遣返回台,更何况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应该给予自新的「机会」,但是不能给他们吸毒的「借口」,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是「青少年服刑后三年内不再犯可以消除犯罪纪录」,但是一定要消除让孩子吸毒的借口,那就是将「K他命列入二级毒品」。
如何防止青少年染毒?降低「再犯率」?最重要的不是只有针对青少年或学校老师,主要对象应该是「家长」,可惜的是台湾的毒品防制系统完全没有针对家长做任何努力,以致效果不彰。十八岁以下青少年染毒,家长必须强制接受再教育,接受防毒等相关课程。家长才是反毒主要宣导对象,而不是大脑尚未发育完整的青少年。
将毒品测验的责任交给学校老师或教官也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青少年一旦离开学校或跷课,老师根本无从监督,而与青少年长期居住的是家长,孩子的生活供应者也是家长。因此青少年染毒,家长应该给予强制再教育,就像交通违规必须上交通课程一样。当孩子从戒毒所出来,必须持续返回相关单位接受毒品测验及按时上课长达半年以上,才算完成勒戒。在美国许多戒毒所,所有要探望戒毒者的访客,都必须接受两个钟头的课程,才得以让你接见。家长必须知道如何避免孩子再犯,并有责任按时监督、验毒。
台湾青少年染毒情况之严重已到达「动摇国本」的地步,政府官员再「瞻前顾后」、再不将K他命列入二级毒品,真不知道台湾的未来治安会败坏到什么地步?为政者,请慎思。(作者着有《上瘾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