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重要支柱的中小企业,谈什么经济成长率?

LaVie

1985年的时候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因此导致了日本失落的10年甚至失落20年的现象,但为什么日本一直走不出「经济不景气」?原因很简单,就是政府金融管制大幅提升。

在「日本泡沫经济」之后,日本本土不论大小银行资产品质」都开始变差,所以这变成日本政府一个很沉重的负担,于是政府便开始立一大堆法案限制银行「放款投资」的对象,最后造成银行跟寿险公司不知道该把钱借给谁,任何有风险客户都不能借,所以银行就只能借钱给当时规模较大的工厂,例如三菱电机之类的,但工厂也知道银行没其它风险更低的客户了,所以就把银行当成提款机用,反正要借多少钱都就能借到多少钱,利率要多低就多低,接着日本银行业就开始出现零利率的现象。

那这些工厂的获利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毕竟还是有在赚钱,所以就一直发公司债找寿险公司来买,一直找银行借钱,一直做现金增资找投信公司跟基金管理公司来买,但借到太多钱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运用,于是就开始买银行股;等买到足够控制银行的股份时就顺理成章的取得银行经营权

当中当然也买通很多政府官员利用「护送船队方式」,让工厂收购金融股的的内线交易一手遮天,经过一连串黑箱作业之后,「三菱东京金融集团」便顺利诞生,银行跟工厂成为一家亲,多完美啊!

接着,再美其名说是在做「金融整顿」,但事实上整个日本利率市场已经彻底瓦解,因为已经完全垄断市场,在受到诸多法律的限制,下很多风险度偏高的中小企业根本不可能跟银行借到钱,政府官员们每天只怕通货膨胀吃掉他们老本,更不敢开放金融管制,再加上日本政府威权性太强,造成民间银行不敢像美国的银行业一样先放款给风险较高的客户再逼政府立法。政府如成天只想着要把某个产业规模做得多大或守住自己的资产,而忽略支撑国内经济重要支柱的中小企业,最后导致整个金融体系资产萎缩,那就更不用谈什么「经济成长率」。银行跟寿险公司在高度管制和处处的限制下,变成只能和建商合作开始推大坪数高总价的高级住宅案来增加房贷量,因都会区豪宅保值性较好所以对银行来说风险是相对较低的。

当然房价的会被不断的被炒作,另外就是和百货业联名卡增加放款量及手续费收入,但房贷车贷信用卡业务毕竟都属消费性质,对于整体的GDP成长的贡献其实有限,整个投资市场因融资不易而造成大量失业,而演变成大前研一所谓的M型社会──有银行做后盾的超大型企业和防御性产业,例如平价餐饮业服饰业和杂货业。

台湾的第一惨业之后,紧接着我们就来聊一聊台湾的光电产业,群创和友达是目前台湾较大的面板厂,但说它大其实也只是在讲它的负债真的很庞大,两家公司的负债就高达7000多亿,其中银行借款就接近4000亿,大概占2012年中华民国GDP的2.85%左右,要是这两家公司违约的话,很多银行的备抵呆帐根本都不够用。但重点是,银行并没有把这两家公司视为高风险客户,还给予非常非常低的利率,这根本就是政府政策错乱,还停留在半导体跟光电全盛时期的旧政策里面,很难说光电业不会是台湾的第二惨业。

作者LaVie ,新北市主修财法辅修电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