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ECFA新战略系列(六)-新经济战略的双支柱

在ECFA签署之后,似乎台湾经济发展又有了新的方向。ECFA不仅是两岸经贸关系制度化的开始,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再创台湾经济成长高峰关键。那么后ECFA时代台湾经济究竟应如何定位?我们可以「双支柱概念加以说明。

支柱一 代工转为品牌

首先应该改变台湾企业与世界接轨的模式,由代工的方式转变为品牌的创造。台湾过去是以代工为主,这种代工生产模式,主要是与全球品牌大厂连接,负责其供应链的部分环节优点是可以专注于制造,充分利用台湾充沛的人力,完善的管理,将成本优势彻底发挥出来。而且即使台湾人力供应发生瓶颈,只要可以找到另一个加工基地,例如中国,一样可以将代工优势充分发挥

但此模式缺点则是缺乏厚实的技术基础产业往往需要仰赖外来技术从事有限的创新研发与加值,利润普遍不高。而当品牌大厂产品需求下滑时,就会直接冲击代工厂的生存。2008年金融风暴使台湾出口锐减,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所以由代工走入品牌,可以早日使台湾摆脱「浅碟式」的经济型态。这其中除了技术的提升外,更重要的应该是观念革新,特别是如何由模仿走入创新,组装转为行销,被整合者提升为整合者。并由代工下企业对企业(B2B)的合约关系,转为品牌下企业对顾客(B2C)关系;以及由追求成本下降,进一步追求价值的提升,均是企业必须经历的蜕变。

支柱二 吸引外人投资

除了营运模式的改变以外,另一项重点则是如何吸引外人投资。外资在台湾的经济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台湾有ECFA、低税赋环境,再加上《产业创新条例》的加持,实应好好利用。对于台湾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李国鼎先生,曾被问到如何振兴台湾经济,他只简单地说:「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好了,人才及资金都会进来,经济自然会好。」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执行不易。

台湾过去几年经济表现平平,不及亚洲邻国,主要原因即是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惯用鸟笼思维,对企业处处设限,而不采用「鸟巢」概念,营造好的环境来吸引企业。未来ECFA搭配《产业创新条例》及其他诱因,将可以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台湾新的创新环境。

政府在投资环境的其他构面上,例如基础建设的强化、法令制度的松绑与透明化,以及行政效率方面仍应持续加强,才能使ECFA的效能充分展现。事实上,近年来所公布的多项国际竞争力评比方面,台湾在上述项目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政府在对全球招商跃跃欲试之前,实应先就台湾目前在吸引外资构面不足之处,好好地进行一次总体检,全球招商才能奏效

在经历全球金融风暴后,台湾经济已经开始复苏,政府也开始在积极构思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各类措施口号不胜枚举,大家何不妨先由基本的问题着手,才是较务实的作法

作者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