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公投法》点燃直接民主 国民党逼民进党下险棋?

▲立法院长苏嘉全。(资料照/记者季相儒摄)

文/徐政璿

公民投票法》自2004年起实施,在国民党的主导下,门槛设定为绝对多数,即「投票率」及「有效同意票」都必须过半才能通过,挨批鸟笼公投。民进党在选前就曾呼吁要尽速落实直接民主,补正相关修法;但执政后态度偏向保守,拖了一年半的时间未完成修法,反观国民党在野后态度大转弯,支持门槛下修,捣乱意图明显,逼得民进党没有理由再延宕修法。

2016年民进党取得完全执政后,外界以为《公民投票法》的补正应该可以很快完成。不过,民进党主导的立法院,却忧心公投法的连署门槛若下修,在政治操作下,社会上容易形成一连串「反政府浪潮,对执政不利,因而冰冻此案;另一方面,公投若涉及变更领土、制定新宪法修宪复决案等,届时将会是宪改大工程

对于门槛修法部分,民进党内原本存在异见,连署要通过1.5%到3%都有人提出。国民党团则附和时代力量党团,赞成审查版本的1.5%。国民党团书记长林为洲还表示,公投法三读后,《劳动基准法》可能会是第一个适用的案例行使公民直接权利时机到了。

事实上,民进党执政后,「执政就换脑袋」的批评始终挥之不去。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认为,《劳动基准法》修法两次已重伤民调,《公民投票法》原本是民进党重要政见,又被时代力量收割,现在都已掌握多数优势,若无法抢回公投法发声主导权民众会认为「蓝绿执政都一样」,以后很难做事。

公投法「弥补」代议政治 而非「取代」民主

瑞士自1848年确立联邦宪法到现在,超过600次全国性公投,平均一年举办3至4次,次数频率都是全球之冠。归咎原因,是因为瑞士采行「协商式民主」,在每一次的立法过程,都必须讨论到各党满意,导致决策相当缓慢,人民必须靠公投加速重大议案的执行。

反观台湾,社会上陷入多数决民主的困境,许多重大议案像是《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和《劳动基准法》皆以表决为主,几乎没有讨论空间,需要纳入「协商式民主」元素,反映各方意见。因此,相较于《公民投票法》,新国会更应该将重心放在「委员会中心主义」,强化委员会的辩论场域,取代黑箱的党团协商。

台湾自2014年太阳学运之后,社会上的氛围开始起了变化,反政府、反菁英、要求直接民主的声浪越趋强烈。《公民投票法》的出现,能够弥补代议政治的不足,但进一步探讨,人民在投票时,只能投下「赞成」或是「反对」票,看似直接民主式的公投,仍然失去讨论空间,甚至还可能激发对立,如何能真正创造理性的讨论空间,才是民主要面对的难题

作者:徐政璿,现为ETtoday新闻云记者。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

▼太阳花学运经典照片回顾。(图/本报资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