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设立类主权基金别再光说不练

适逢去年经济成长率只有0.75%,预料今年也好不了多少。(图为民众购物,本报系资料照)

多少年来国内每逢经济景气低迷、投资不振、产业创新等情境出现,就会有设立主权基金或类主权基金的呼声响起,然后经过各方正、反面讨论之后,就又烟消云散。如此循环不已,只是浪费社会资源在名士清谈、大老喊话、政客放话、名嘴批斗而已,对于产业的贡献完全归零。

如今新政府即将开始运作,适逢去年经济成长率只有0.75%,预料今年也好不了多少,而且新政府提出5大策略性创新产业的计划,于是很自然地相同话题又被提起。蔡英文竞选团队产业组召集人龚明鑫已明白表示,新政府正研拟成立类主权基金的「国家级投资基金」,将由政府领军,扮演「点柴火角色,让更多国内外民间资金跟进,做为创新产业的财源之一。

龚明鑫在接受「彭博」专访时指出,目前该基金规模、细节还在研拟,接下来着墨重点会放在立法(建立制度)、寻找国际级专业团队,让基金未来运作更顺畅;专业团队成员除具备会计、金融背景外,更重要是需有丰富的国际经验,他强调「唯有团队专业度够,才足以让人信服」。

果不其然,新政府一提出规划设立「类主权基金」,学者提出多项疑虑,包括公平性(如何选择产业与分配)、争议性公家与民间合组必然多所争议)及风险性(投资失败机率高);学者同时建议,强化现有的国发基金机制即可,否则「类主权基金」会很棘手

事实上,强化现有的国发基金机制,说来容易做来难。国发基金是政府的非营业循环基金,由早年的行政院开发基金与经建会的中美基金合并而成,目前资产帐面价值大约新台币3,000亿元。国发基金早年在资金紧俏的年代,还扮演专案融资的资金提供者角色,在产业投资、融资都发挥积极且关键的功能。然而,由于是政府基金,受到「三娘(行政院、立法院、监察院教子」的严厉限制,做好无功无酬,失败的投资案则报告写不完,还须担心若是任何一位娘不满意,会被严加看管甚至追究责任

国发基金因而很努力作「风险分散」或「风险移转」的处理,例如提供资金给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办理「运用国发基金加强投资中小企业」专案,经济部再将该笔资金委托专业投资机构从事投资。如此,投资案成功了,是「一家烤肉『三家』香」,但若失败了,担任「金主」的国发基金不再单独扛责;「风险分散」及「风险移转」固然成效显著,然而此种风险管理终非国家社会之福。

龚明鑫目前所提规画,是由国发基金出资一部分,国营企业资金扮演辅助角色,政府虽列为最大股东,但持股绝不能过半,操作才能更弹性;而且,由政府当领头羊,可以吸引更多本土、海外资金进入。然而,只要政府是具投资决策权的最大投资人,则民意代表、过气政客、财阀咖就会络绎于途,学者有关公平性、争议性及风险性的三大隐忧,也就无可避免了。

总统当选人蔡英文所提的5大创新产业,包括生技医疗、绿能科技、物联网、智慧机械、国防产业等,都具有发展远景,在目前资金泛滥的大环境下,未来的「国家级投资基金」应顾虑的是缺好案而非缺资金,基金需要的是优秀的投资专家而非庞大的资金规模。

回顾当年李国鼎积极催生台湾的创投(风险资本)产业,采用的是「遍地开花」策略,由行政院开发基金与当时的开发银行(交通银行),提供种籽基金占个别创投公司(基金)股本的25%,民间合伙投资人占75%,当时的创投业投资者还享有20%的投资抵减。此种策略不但使创投产业蓬勃兴起,更为科技事业挹注资金,尤其对中小型科技事业的茁壮成长,更是贡献良多。

我们认为未来的「国家级投资基金」,可以参酌上述「遍地开花」模式,不急于一次资金到位,避免庞大的财源筹措压力;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产业,甄选可受公评的合宜投资伙伴。至于政府基金,仍宜只占25%,扮演基金的稳定力量与方向的决定者,但不作基金经营者,更不作个案决定者。

让民间投资人持股占75%,可以促使合伙投资人寻觅优秀投资专家,提升投资效率;但每个基金公司的合伙投资者应在一个以上,其中持股最大者限制持股不得超过40%,加上政府基金的支持,最大投资人可以享有经营权选案主导权,然而不致对个案具有独断决定权,如此学者们的三个疑虑便可全数消除。

综言之,采前述「遍地开花」的基金投资模式,一则可以降低「国家级投资基金」成立初期的筹资压力,再者可以发挥官民合作互利共荣的效果,使基金经营具效率性,基金目标之达成具可及性,而且外界对于类主权基金的各点疑虑,可以完全消除。若能如此,设立类主权基金就别再光说不练了。